小浩训练计划
小浩是中山市马拉松自闭症儿童训练园学生,现把其训练计划放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08年1—3月目标:
初步学会双脚原地向上纵跳的动作、喜欢儿童球
能知道自己的姓名
能在成人指导下看懂简单的画面,喜欢图画
认识红、黄、蓝、绿颜色
能区分两个物品的大小
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跟着音乐有节奏拍手
训练计划:
一、社交:
当他向大人求助或提要求时,要有眼神交流,
随时练习“看我”,叫名字要应“哎”,
外出时继续练习排队等候“买单”,
创造机会,让他明白需要人帮助时要主动去找人,不能站在原地提要求,必须看着大人提要求。
二、语言:
A.接受性理解“我喜欢**,不喜欢**,我开心/高兴,我不开心/高兴,生气
了,伤心等感受
B.表达:我要**
C.仿说一些简单动词
D.学习回答“这是什么?”
E、发音:a、o、b
F、儿歌《泥娃娃》
三、感统:倒东西、倒退着走、推车、趴球、跳、上下楼梯、按摩、滑梯、玩沙
四、认知:红、黄、蓝、绿颜色、大小、轮搭、图卡配对、动作卡片
五、粗大动作:双脚原地向上纵跳、练习抛东西(挥臂抛小球)
六、精细动作:点头、捡豆子、穿珠、涂鸦、运送大米(用勺子舀大米,从一碗到零一碗。两碗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
七、模仿:
A.简单动作模仿:把积木放到杯子里,把积木放进一格内,拿勺子喝水,让他学我做一样的。
B.使用物件的模仿:①先敲杯子,然后杯子、桌子及盒子之间的转换,使他能跟着转。②用牙刷刷牙。③用梳子梳头。④用毛巾擦脸。
C.仿搭积木:一块一块模仿
#p#分页标题#e#
2008年4—6月目标:
学会双脚原地向上纵跳
初步学会骑小三轮车
交替足上下楼梯
初步理解轮流的概念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能区分物品的多少
能理解物品的长短
认识自己的东西
训练计划:
一、社交:
玩躲猫猫游戏
挥手说“再见”
说“谢谢”
游戏:圆盘转啊转、前后推拉小三轮车、倒沙子、拍拍腮帮子、挠挠挠停
二、语言:
A.学习回答“**在干什么?”
B.表达:肚子饿了,吃饱了,跟我来
C.回答“要不要”、“好不好”的问题。
D.说出自己的名字
E、发音:i、u、ü、p、m、d、t
F、儿歌《小鸭子》《牵牛花》《洗手》
三、感统:推小车、跑步、跳、上下楼梯、按摩、滑梯、玩沙、荡秋千
四、认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多少、长短
五、粗大动作:双脚原地向上纵跳、挥臂抛小球、用脚尖站、跨过和蹬上凳子等物、越过简单障碍物的组合
六、精细动作:手指操、使用夹子夹东西
七、模仿:
A.动作模仿:“嘘”、“哇哇”、伸舌头、伸直胳膊、飞、吹喇叭、
B.仿搭积木:整体仿搭
#p#分页标题#e#
一、模仿
1、模仿下巴练习
模仿:运动2~3岁
目的:提高发展语言所必需的嘴部运动技能。
目标:模仿老师做一系列下巴和舌头的运动。
操作过程;与孩子面对面坐着,说:“做我做的”,同时做下列运动,让孩子模仿:
a、张开和闭上嘴,每次都把上下牙互相碰击;
b、把你的头挺直,把下巴移到右边,然后再移到左边;
c、做咀嚼的动作,让孩子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模仿你;
d、伸出舌头,缩回舌头,或伸出舌头,向左右两边运动。
奖励正确的模仿,给孩子一些难以咀嚼的,但是吃起来却比较有趣的东西。比较好的奖励包括:胡萝卜条、牛奶软糖、泡泡糖、饼干等。
2、进一步地模仿玩橡皮泥
模仿:运动3~4岁精细运动:操作3~4岁感知觉:视觉3~4岁模仿:发音3~4岁
目的:学习参与老师的活动,发展手指力量。
目标:模仿用橡皮泥做出来的结构。
材料:橡皮泥。
操作过程:把六个中等大小的黏土块放在桌子上,给孩子3个,自己留3个。使用一块黏土,做一个简单物品的形状,你知道孩子熟悉这个物品,例如碗。让孩子用他自己的黏土模仿做出你做出来的形状。在你做的时候,说:“看,这样做!”你可能需要使孩子开始做,然后继续做,把你的黏土做出一个适当的形状,这样孩子就可以模仿做了。当孩子已经努力模仿你做了,就把做好的物品放在桌子的一边,给予奖励。接下来用余下的黏土重复上述的过程。重复地说出你做出物品的名称,鼓励孩子模仿说出这个名称。如果看起来孩子对这个活动有困难,在你继续做这个活动时,让另外一个人帮助孩子做,是一个比较好的主意。
(有:碗、十字、麦圈、蛋糕、棒棒糖等)
二、知觉
1、感知声音的数量
感知觉:听觉3~4岁模仿:运动4~5岁精细运动:操作1~2岁
目的:提高听知觉,促进注意听。
目标:感知具有差异声音的数量,按照顺序模仿声音。
操作过程: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旁。叫孩子的名字,然后立即用你的手指敲桌子两下,在两次之间停顿一会儿,这样就可以区分出有两个声音。说:“你这样做”。手把手在桌面上敲两下。不要让孩子敲桌子的次数超过两次,立即表扬和奖励孩子。重复上述过程,但是这一次敲三次,再次帮助孩子完成,然后奖励孩子。最后只敲一次,帮助孩子象这样做。第四次敲两次,这次不要辅助孩子的手。如果孩子敲的次数多于或少于两次,说:“不对”,你自己再敲两次,帮助孩子敲两次。重复上述的过程,直到孩子能够持续地数出你敲的次数。当孩子越来越熟练这项任务时,敲桌子的下面,这时孩子只能听到你敲的次数,如果孩子感到迷惑不解,就指你的耳朵,同时敲,然后摸孩子的耳朵,再次敲。
2、触摸袋游戏
触觉辨认苹果、杯子、铅笔等
3、分辨周围的声音
教具:录音机
声音:电话铃声;钟表声;打喷嚏;狗叫;鸭子;孩子哭;猫叫;钢琴声;油门声;鸟叫;球弹地声;汽车发动;水声;猪叫声;牛叫声;门铃;鼓声。
三、小肌肉
1、晾衣服的夹子
精细运动:操作2~3岁
目的:提高精细运动控制和手部力量。
目标:把六个夹子夹到盒子的边上。
材料:六个轻的塑料夹子,鞋盒子。
操作过程:在开始这个活动之前,选择一些很容易捏开的晾衣服的夹子,把一个夹子放到孩子的眼前,给他演示怎样捏开或放开夹子。然后说:“看,xxx”,然后把一个夹子夹在鞋盒子的一个边上。把一个夹子放到他的手里,用你的手来帮助他打开夹子。引导他的手把夹子夹在鞋盒子的边缘上。逐渐减少你对他手的空制,直到他在最大程度上自己做。当他能够在没有辅助下就把一个夹子夹上的时候,把六个夹子放到他的面前,让他把它们全部夹在盒子的边缘上。然后再让他把夹子取下来,放回盒子里。每次他完成这个活动就立即奖励他。
2、折纸玩具
精细运动:操作3~4岁感知觉:视觉3~4岁认知表现:语言理解3~4岁
目的:提高精细运动控制,手部协调,颜色辨别。
目标:通过折纸做一个小的象春天的玩具。
材料:两条不同颜色的纸条(每条15厘米长,2厘米宽)。
操作过程:把两条长条形纸条两端用胶水粘上,使它们的另外一端可以伸展开,两条纸条成直角。给孩子演示怎样把纸条的下面翻到上面纸条的上面。如果他能够理解颜色的名称,对他说:“对折红色的”,让他做下一次对折。如果必要,指着他必须对折的那张纸条,使他开始。如果他没有理解颜色的名称,指着在下面的纸条,说:“折”。用手势给他做“折”的动作。如果他还不明白,引导他的手完成整个动作。继续交替地折,把下面的纸条翻到上面的纸条上,直到把纸条完全折起来,做成一个玩具。
3、在界内涂色
教具:《我会涂色》
4、撕简单的图画
四、大肌肉
1、越过障碍物
粗大运动:身体3~4岁感知觉:视觉1~2岁
目的:提高身体控制和平衡。
目标:完成越过中等难度的有5个障碍物的过程。
材料:多把椅子,拖把,盒子,家具,绳子。
操作过程:当孩子能够在没有辅助下完成越过简单障碍物的任务,就摆设一个更加复杂的障碍物“工程”,注重基本的平衡和身体控制。使用与在简单过程里相同的方法。沿着“轨迹”放置一根绳子,这样他能够完成这个过程。几次带着他走过每一个障碍物,这样他就知道在每一步要做什么。在开始的几次,紧紧地跟在他的身后,提醒他沿着绳子走。中等难度可以有以下的例子:
A、从放在两个椅子上的拖把下爬过去;
B、从两把椅子的横档上另外一个拖把上跳过去;
C、从一个顶和底部都已经被剪除的结实的箱子里钻过去;
D、从两个放置比较近的家具中走过去,这样他必须侧着身子才能走过去;
E、从一个凳子上直接走到另外一个凳子上。
2、平衡练习
粗大运动:身体3~4岁模仿:运动2~3岁
目的:提高平衡,灵活性,整个身体控制。
目标:保持良好的平衡,做一系列涉及到胳膊和腿同时运动的活动。
操作过程:用你的手和膝盖着地,让孩子在你的身旁做相同的姿势。你们面向相同的方向,以避免混淆左和右,这是很重要的。做下面的动作,让他做相同的动作(如果可能,让其他的人帮助他做相同的姿势,并且保持这个姿势,而你继续示范):
A、把任何一只胳膊伸向空中;
B、把任何一条腿伸向空中;
C、把你的右手和右腿伸向空中,然后是左腿和左手伸向空中;
D、把你的左腿和右手伸向空中,然后是右腿和左手伸向空中。
五、手眼协调
1、剪纸
手眼协调:控制4~5岁精细运动:操作4~5岁精细:两只手合作4~5岁
目的:发展控制剪刀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目标:按照已经画好的线剪纸条。
材料:纸,剪刀,多功能尺子。
操作过程:把一张白纸剪成大约2厘米宽的纸条,在纸条上用尺子和彩色笔画比较重的直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大约5厘米。给孩子一张纸条和剪刀。帮助他正确地握住剪刀和纸条。指着纸条上一条线,说:“剪”。如果他不明白,或者他试着剪其他的线,引导他的手,这样他就能够在这条线的位置上剪。立即给予他奖励。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他能够剪直线,而不需要帮助。当在你指出直线以后,他能够剪的时候,试着只给他语言的线索:“剪”,而不给指。看一看他是否能自己找一条线,正确地剪开。
2、描大写的拼音
手眼协调:画画4~5岁精细运动:操作4~5岁
目的:发展描的技能和提高手眼协调。
目标:把点连起来,形成一个大写字母。
材料:纸,彩色笔,多功能尺子。
操作过程:用铅笔在白纸上点点,形成字母的轮廓,在教之前制作一定数量这样的连线纸。把一个点用彩色笔描一下,标明正确的开始地点,使用箭头应该指向的方向。早期的连线纸应该是只包含直线的拼音字母。给孩子一只彩色笔,手把手教他画字母。随着你画,给他简单的语言指令,例如,在你画“A”的时候,你可以说:”下,下,横“,表明3条线的方向。当他习惯于这项任务时,逐渐地使点越来越浅,距离越来越大。最后,看一看他能否按照你的指令单独地写出拼音字母。
3、画画:十字或斜线
手眼协调:画画4~5岁精细运动:操作4~5岁
目的:提高画画技能和手眼协调。
目标:把点连起来,形成斜线和十字。
材料:纸,彩色笔,多功能尺子。
操作过程:用铅笔在白纸上点出斜线和十字线,制作一定数量的这样的图画。在每张图上点一个比较大的点,标明开始的地点。开始的时候,只教连斜线。给孩子彩色笔,引导他的手把点连起来,说:“点......点……点”,同时画每一条线。随着他开始自己移动笔,撤除你对他手的控制,但是继续重复:“点......点……点”。使用用点组成十字形的图画重复上述的过程。随着他技能的提高,每一种形式使用更少的点,并且使点逐渐变小。当他能够把两个点连结起来,形成5厘米的线时,画一条斜线或十字线,看一看他能否在没有连结点的情况下模仿你画。
4、书写数字
手眼协调:画画5~6岁精细运动:操作4~5岁
目的:发展书写技能。
目标:按照点的轨迹写简单的数字。
材料:纸,彩色笔,多功能尺子。
操作过程:用一些点点出简单的数字,大约5厘米高。一定要使点是清晰可见的,开始的时候,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近。使用红色或者绿色的点,表明开始的确切地方,以及用箭头表明方向。把制作好的一张纸放到孩子的面前,给他一只笔。引导他的手把点连起来。每次彩色笔遇到一个点的时候,都说:“点“。在他完成之后,说出每个数字。不要希望以这种方式学会数字的名称,但是要让他习惯于听到这些数字的名称。当没有你的辅助,能够把所有点连起来的时候,使每个数字有更少的点,使每个点更加浅。当他达到每个数字只有3个或4个点的时候,把他最后完成的有点的数字作为样本,尽量让他自己写出这个数字。开始的时候,每次做只使用一张纸,随着他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逐渐增加任务的长度。
六、认知理解
1、理解两步的句子
认知表现:语言理解2~3岁
目的:发展接受性地理解复杂的句子。
目标:成功地完成两步相互关联的指令。
材料:4个常见的物品(例如,勺子,汽车,杯子,或招人喜欢的小玩具)。
操作过程:建立一种坐的常规,这样孩子在完成一个或者连续的指令之后,可以回去坐下。给他一个指令,例如“拿球”。然后给他第二个指令,说:“然后坐下”。如果他注意力分散,不能完成任务,就带他坐在椅子上,重复说指令。开始的时候让他单独地做这两步指令,但是随着他开始理解这项任务,就把两个指令连在一起,让他回到位置上之前,完成这两项任务。如果他只完成了任务的前一半,问:“下面做什么?”,再次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必要,给他一种声音的暗示,作为第二个活动的线索。如果第二个指令是“然后坐下”,他能完成两步连续的指令之后,开始给他增加一点难度。例如,开始的时候,你和他坐在椅子上,说:“拿茶杯,然后把它放到桌子上”。包括在指令中所有的物品名称一定是他所熟悉的。
2、接受性地理解物品的功能
认知表现:语言理解2~3岁认知表现:类别2~3岁感知觉:视觉1~2岁口语认知:词汇1~2岁
目的:提高接受性地理解常见物品的名称和用途。
目标:当问某个类别的物品在哪里的时候,不需要辅助,指一个适当的物品。
材料:能吃的东西(例如苹果),能穿的东西(例如鞋子),能玩的东西(例如招人喜欢的玩具)。
操作过程:把一些材料放到房间里明显可见的地方,你和孩子坐在桌子旁边。拿着他的手,问:“XX,吃的东西在哪里?”让他搜寻房间,直到他找到苹果。然后让他指苹果,如果可以,让他重复说物品的名称。不要让他站起来,不能跑向物品,他必须坐在座位上,使用手势或语言。使用其他物品重复上述过程。当要求他寻找某个物品时,非常清楚地强调该物品的功能。不定期地改变物品和它们的位置,这样他必须用眼睛搜寻整个房间,直到找到适当的东西。记住他一定熟悉让他找的东西,在坐的地方能够非常容易地看见这个物品。随着他技能的提高,要求他去寻找功能相同的第二个物品。如果他不明白,指着房间里各种物品,问:“那是吃的吗?”如果这个物品不是与你所指的功能相关的物品,让他摇摇头或用其他的某种正确的方式表示。
3、把物品配成一对
认知表现:类别3~4岁
目的:根据物品被使用的情景把物品分类。
目标:把日常生活中通常在一起的物品放在一起,组成一对。
材料:中等大小的盒子,通常是互相关联的成对物品(例如,勺子和叉子,鞋子和袜子,牙刷和牙膏等)。
操作过程:与孩子坐在桌子旁,把3个物品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3个物品中两个物品应该具有某种联系,可以形成一对。尽量保证他熟悉所有的3个物品,例如,你可以在桌子上放一只鞋,一只袜子和一只绒制动物。指着这些物品,问:“XX,哪个可以放到一起?”让他说出正确的物品或者把它们给你。当他找到成对的物品以后,把所有3个物品都放到盒子里。如果他找到正确的物品有困难,给予帮助,问他一个关于两个可以放到一起物品的功能的简单问题,例如“哪个可以穿在脚上?”记录他什么物品可以进行配对,什么类别他有困难。随着活动的进行,你知道他哪个配对一些物品,而配对另外一些物品有困难。
4、根据功能分类
认知表现:类别3~4岁认知表现:语言理解2~3岁
目的:相应地理解相似功能的物品和类别之间的关系。
目标:根据功能把常见的物品分到不同的组里去。
材料:2或3个中等大小的盒子,2或3组功能相关的物品(例如,组1:勺子,杯子,碗;组2:袜子,衬衫和内裤)。
操作过程:确保孩子正在看着你,把每一组的一个物品放到单独的盒子里,在你放的时候,说出这个东西的名称,快速地描述它的功能。然后,每一次给他一个东西,让他把这个东西放到适当的盒子里。例如,你拿着一只袜子,说:“看,XX,袜子——穿”,把袜子放到一个盒子里。然后拿着一把勺子,重复上述的过程,说:“看,XX,勺子——用它吃饭”,把勺子放到另外一个盒子里。然后再给他一个碗,说:“看,XX,碗——把它放进去”。如果他试着把它放进错误的盒子里,制止他,说:“碗,用它吃饭的”,然后引导他的手把碗放进正确的盒子里。如果你没有帮助,他把碗放进了正确的盒子里,说:“对了,XX,碗——用它吃饭”,立即强化他。逐渐增加物品的数量。当他已经习惯于这项任务的时候,增加第三个盒子和第三个类别。
5、方位词(介词)
认知表现:语言理解5~6岁手眼协调:画画4~5岁
目的:提高理解用两维描述的位置概念。
目标:在使用介词的动词指令特别要求的区域里画画。
材料:纸,彩色笔。
操作过程:在开始活动之前,准备好一些简单的图画。一张图画画有一座房子、一个女孩和一棵树。第二张图画画有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让孩子坐在桌子旁,你坐在他的身边,给他一张图片。给他简单的语言指令,包括如“在——里面”、“在——下面”、“在——旁边”、“在——周围”等词语。例如给他第一张图画,说:“XX,在女孩的周围画圆圈”。拿着他的手在女孩的周围画一个圆圈。强调“周围”这个词语,在你移动他的手指的时候,重复说几次。然后给他彩色笔,让他在女孩的周围画一个圆圈。相似的做法可以是:你可以让他在房子的下面画一条线,在树的旁边点点。保持你的指令比较简单。确信他知道图画中所有物品的名称,他能够画你要求他画的任何图形。例如,你可以给他两只彩色笔,要求他“在圆圈里画一个蓝色的方形”。
6、配对数量
把数量相同的物品配对
7、按数取物
8、根据数量比较多少
七、认知表达
1、有条理地对话
口语认知:对话3~4岁认知表现:语言理解2~3岁社会性:人际交往2~3岁
目的:发展适当的对话技能。
目标:对简单的对话问题做出正确的反应,提高基本的社会技能。
材料:报纸上的图片,珠子,杯子。
操作过程:孩子的词汇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增加,但是他必须学习怎样在对话中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但是在期望他适应非结构性的对话之前,他需要大量的各种不同场合的结构化的练习。与他面对面地坐在桌子前,把3个珠子和一个杯子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制定一个对话的主题,在对话中,你可以问他3个问题,你知道他能够回答。例如:
“XX,你在菜市场里买什么?”
“你怎样去蔬菜店?”
“我们用从菜市场里买的蔬菜做什么?”
对于每一个问题,给他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把一个珠子放进杯子里。这使他看到他必须回答多少个问题,将使他感觉更加适应这个活动。如果他不能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给他看图片作为辅助。例如,如果他不能用“汽车”回答第二个问题,就给他看一辆汽车的图片,并且再次问他这个问题。使用的对话主题可以使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想适当的答案,例如主题应该关注他的活动和兴趣。随着他越来越适应这种结构化的对话,尽量消除已经建立的系统,问他一些他能够回答的问题。无论什么时候他自己问问题,就立即奖励他。
2、传递短的口语信息
口语认知:对话3~4岁社会性:人际交往3~4岁
目的:发展对话技能,提高记忆和社会能力。
目标:记住一个短的信息(4~6个字的句子),用语言传递给另外一个人。
材料:无。
操作过程:与孩子坐在一个房间里,让另外一个人坐在附近的房间里。带着孩子到这个房间里去,这样他可以看见另外那个人在那里。每个人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当的强化物。在活动开始之前,两个人要计划好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这样这两个人将会知道孩子是否与他们正确地交流。给孩子一个短的信息,让他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例如,说:“XX,告诉爸爸站起来”。如果他没有马上去传递信息,让他面对正确的方向,重复要传递的信息。当他走到另外一个人的面前的时候,如果他没有马上把信息告诉这个人,另外这个人就给予辅助,首先问:“妈妈说什么?”。如果他仍旧不明白,进一步给予辅助,问:“起来?”一旦他说出了要传递的信息,奖励他,给他一个相似的信息让他告诉妈妈。下面是与上面相同的过程,让他带着一个不同的信息回到第一个人那里。开始只来回一次,只有2个信息。逐渐增加来回的次数和信息的复杂性。记住,孩子必须理解信息,否则他就会混淆,或者不能正确地记住。如果他需要一定的帮助,在你让他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之前,你先表演一下这个信息,可能是有帮助的。
3、用语言说出物品的功能
口语认知:表达4~5岁认知表现:语言理解3~4岁
目的:提高对话能力和理解物品的用途。
目标:用语言说明常见日常生活用品的用途。
材料:4个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书,勺子,杯子,玩具)。
操作过程:当孩子熟知常见物品,能够用手势表明它们的用途以后,试着使他用语言说出物品的用途。例如,给他一本书,说:“看,XX,一本书,你用书做什么?”因为他以前已经被希望正确地使用该物品(书),因此他可能将要阅读这本书。所以在你给他下一个物品以前,停顿几秒钟,说:“看,XX,一把勺子,你用勺子干什么?你用勺子吃饭。“不要给他勺子,直到他做出某些努力用语言说出他的用途。记住清楚地说出每一个物品的用途,这样他就有一个可以模仿的示范。使用他熟知的任何物品重复上述的过程。
4、方位词的理解和表达练习
如:“哪里”、“在里面”、“在上面”、“在下面”等
训练者问:“勺子在哪里?”
孩子的标准回答:“勺子在盒子里/盒子下面/盒子上面。”
5、我不知道练习
用卡片练习,开始时用几张孩子熟悉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每间隔几张就拿出一张他不熟悉的图片,并提示孩子说:“我不知道。”一旦他懂了“我不知道”这个概念后,在读书或看杂志中鼓励他先说出:“我不知道”再问“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