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语言训练之二
针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教师及家长们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
多与对儿童说话:
对自闭症儿童说话,一遍两遍他们不会理解,不管做什么训练都有不厌其烦的说,制造积极而丰富的语言环境。
要与儿童对视着说话:
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用余光扫你,当你叫他的名字时,让他看着你的眼睛,然后再发指令,在他不注意你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语言要简练,否则他不理解你说话的意思。针对自闭症儿童不会目光注视,可以进行聚焦训练和视觉追踪训练。
人本主义原则:
自闭症儿童虽然表达能力不好,但你也要耐心地听他说话,不能露出不耐烦的表情,这样的孩子特别会看表情,他要是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时,大人也要认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做到真正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有主动表现自己的欲望。
形象化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都不好,要尽量通过实物、图片帮着他们理解词或句子的真正含义,内容尽量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往往通过实物的教学他们比较理解,每天经常遇到或做的事情进行教学效果更好。
循序渐进的原则:
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一定顺序,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不例外。例如一个孩子才会说“要”,你就教他说句子“妈妈我要吃饭”,很显然脱离了孩子的实际能力,你在在拔苗助长,孩子一定不理你,连会说的“要”也懒得说了。你可以先让他说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到整个句子的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充分泛化: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所接触的内容上,这是我们的教学宗旨——活学活用。比如教孩子认识“红色”。开始要用颜色卡片,进行两组红色卡片的匹配,会了之后要在众多的色卡中找到红色,能找到对后,要求他在房间内找到红色物体,找到穿红色衣服的人,最后看到草莓能说“红色的草莓”。这是个慢功夫,做到最后说明他对“红色”彻底理解了。
强化:
强化是行为分析技术中最基本的一种操作程序,它指的是利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找出孩子最想要的东西——零食、饮料、玩具等,在他完成你的指令或要求后予以强化。给强化物的次数由多到少,孩子的理解增强后逐步进行精神奖励。如拥抱、击掌、贴脸、贴红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