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行为的改善策略
文/洪馨徽(学前特幼巡回辅导教师)
【个案背景】
小清是一个患有中度自闭症的幼儿园大班小男童,小伟是他的双胞胎弟弟。兄弟两人在幼儿园同一班就读,平日由祖母带领他们日常生活起居,父母亲因工作忙碌,较无法全心照顾幼儿。兄弟俩的感情尚可,经观察两人在学校互动不多,大部分时间是各管各的工作。小清情绪控制能力不良,有严重偏食习惯,可以辨认许多国字,较一般同侪更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尚可,偶有误用语词的情形出现。精细动作部分较差,握笔画图与描写图形为其弱势能力。
【辅导策略运用】
策略一 善用兄弟互动机会 引导正确语言表达
小清的语汇量丰富,但是会出现不因时因地而错用语词。可喜的是小清有一个同年龄弟弟,弟弟正常语言表达可带领小清步入正常语言情境。因此在校及在家时间,建议成人可多利用兄弟两人正向与负向互动机会,从中循循善诱指导,促进小清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处,以及表达合宜互动技巧。
策略二 利用扮演活动 促进人际沟通能力
小清班上教师常会利用晨间分组活动时间,让全班幼生选择角落。观察小清曾有选择「娃娃角」的机会,但往往因为无法正确表达来意,无法顺利融入团体游戏。因此建议班级教师陪同小清进入角落,运用他识字的优势能力,让他念出故事书内容,其它幼儿便可依剧情尽情扮演。渐渐的,班上其它幼儿较能肯定小清的能力而接纳他。接着,鼓励小清选择扮演书中角色,让他练习与同侪沟通,藉此让小清有机会厘清不同角色所应该表现的正确语言与行为。
策略三 调查偏食主因 亲师配合调整偏食现象
小清自幼偏食状况严重,教师发问卷请家长勾选小清偏好食物类型,并在幼儿园每日餐点表上做纪录,最后统整出小清偏食的食物类型有西红柿、贡丸、菜包、米浆等食物;教师并观察到小清极偏爱喝柠檬红茶,曾多次从家中带一大罐柠檬红茶到幼儿园中饮用。
有研究曾指出,多数加工食品,如清凉饮料、鱼板等,会把「锌」和维生素排出体外,妨碍味蕾细胞产生,造成味觉障碍,猜测小清的饮食习惯与偏食情形应有密切关联。教师与家长多次讨论,在家中及幼儿园餐点中增加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小鱼、绿茶、芝麻、杏仁、紫菜等,来逐渐改善小清味觉情形。此外,红茶含有咖啡因,或许正是让小清情绪不稳的根源之一。根据此判断与家长沟通后,请家长减少提供小清柠檬红茶次数,并告知家长密切观察小清喝完饮料与次日情绪表现不良是否有关联性。家长与教师经过几个月的饮食调整与追踪后,小清偏食与情绪不稳的状况有明显改善。
策略四 学校设计食物教案 提供尝试各类食物机会
了解小清的偏食原因及偏好食物后,学校设计「好吃的食物」单元,包括教师介绍各类食物营养素,讲述食物类的故事,并让小清扮演食物角色,同侪分组制作食物(打西红柿汁,煮西红柿贡丸汤),来增进小清对偏食食物的认识与接受度。在后几个星期的观察中,小清已经较能接受以前不愿意碰触的食物,并愿意主动尝试吃下一小口。
策略五 个别指导与工作分析教学 促进精细动作进步
小清的精细动作表现不佳,在学校的陶土捏塑课几乎无法跟上教师指令做出成品。小清不是领悟力低,多半是因为无法集中精神接受教师长时间的语言指导,导致跟不上进度。经过几次巡辅教师的动作分解指导,小清较能掌握住陶土搓揉的几项基本步骤,并且能依自己主见做出自己想要的陶土造形。
后来有一次上美劳课,教师请小清运用剪刀剪出直线、圆形等造形。小清可以剪出直线,但不大会剪圆形。鼓励他再试着剪出圆形,发现到他有很强的变通能力,在每一个小圆弧处剪直线,慢慢的转弯,累积多处后,自然很像在剪圆形。教学过程中发现,工作分析法确实能有效促进小清对精细动作的理解与操作。
策略六 参与协会#p#分页标题#e#国小团体班 促进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自闭症民间团体开设了许多课程,值得自闭症幼儿参与。例如「入小学预备班」可以提供自闭症儿做入小学的准备。上过这类小团体班的家长都觉得孩子受益良多,让孩子入小学前能有这种上课经验,能减少孩子入学后的恐惧与不适应。因此建议家长帮小清报名这类活动课程,使孩子充分与社会融合;再者,参与协会家长们能彼此分享育儿经验,并相互扶持心灵。
【辅导心得】
小清与笔者所曾接触过的其它自闭症孩子有相似与相异处。相似的是他们有固执与优异的一面,相异的是因家庭因素而塑造出不同的个性本质。笔者近年来辅导特殊幼儿的经验中发觉到:用接纳与乐观的心胸与特殊幼儿互动,正视他们的需求与设计适合课程让其参与,运用特殊幼儿个别优势能力来提升其弱势能力,再加上家长与教师的坚持,是让特殊幼儿通往进步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