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弱势并重 资优障碍生双轨教育
小星是今年总统教育奖得主。「虽有亚斯伯格症,但发挥努力不懈、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以『正向』面对自己的弱势,积极学习,成就优异,是全国学生学习的最佳典范。」这是评审给小星的获奖评语。
三岁前,同龄小孩已牙牙学语,小星却一个音都发不出,也不和其它人玩游戏;念幼儿园时,固着刻板的行为加上沟通能力不佳,导致许多情绪和行为问题,老师认定小星有学习障碍或发展迟缓的倾向,请家长带孩子就医检查。在某次智力测验中,发现小星对语言文字没有太多反应,对空间图形却反应正确且迅速,最后医生诊断小星患有亚斯伯格症,但极有可能有高度数理潜能。妈妈从消极自责转为积极正向的态度面对,除了加强小星的沟通与社会人际能力外,更带孩子到许多机构训练孩子的社会沟通能力和数理能力,并与学校教师密切沟通配合。
像小星这样的孩子,是典型的「双重特殊需求(twice-exceptional)」,同时兼具障碍与资优特质,例如:肢体障碍资优、学习障碍资优、自闭症资优、情绪障碍资优,以及视觉/听觉障碍资优等。事实上,在分轨式教育发展下,资优与心智障碍常被视为互不相隶属的领域,直到近十年国内外才纷纷关注这群资优障碍生的鉴定安置、教育服务及相关咨询辅导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以下建议提供家长与教师参考:
早期鉴定与接纳
家长对于孩子障碍特质的接受度,往往是孩子日后是否能够成功适应社会的第一个关键。建议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此状况时,不要刻意忽略,应寻求专业协助,例如:社福机构、医疗机构、特教中心或家长团体。早期鉴定孩子的优弱势能力,有助于未来早期疗育的规画。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双重特质
双重特殊需求的孩子往往都会经历资优、障碍能力悬殊的痛苦,对自身内在能力的不一致,在心理产生矛盾感与自卑感,甚至导致适应不良与低成就。家长可透过亲子互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正负向特质,并正向引导孩子接纳这样特质的自我。
优弱势并重训练
孩子入学时,家长应告知孩子的特质与适应情况,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特殊性,并营造接纳、鼓励孩子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学校可针对孩子弱势部分进行补偿性替代策略(如科技辅具介入)、学习技巧训练、社会情绪管理策略、自我监控训练等;另一方面教师须针对孩子的优势领域,提供充实或加速服务,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换句话说,家长与教师应提供着重孩子优势发展以及缺陷补偿的双轨教育方案。
「资优障碍」的孩子,需要家长、同侪与教师(普教、身障与资优教师)组成的团队力量真心接纳与耐心教导,才能协助他们发展优异的才能,让双重特质都发挥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