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孤独症孩子与人互动的动机
没有经过事先准备,是皮皮和高原在下课时老师留作业的时间里自主的修复游戏,在没有老师组织的情况下两个人有目的的进行互动。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停下了手中写字的笔,眼睛观察这两个孩子,脑子里面却在快速的思索着这节课的过程,想从中找到一些能够激发孩子主动与人互动动机的素材。
下面是两个孩子的游戏重现,让我们从这个实践中共同分析,究竟怎样激发孩子与人互动的动机。
【背景】
做完常规,我习惯性的逗逗坐在我旁边的小朋友,和他们沟通一下感情。坐在我旁边的刚好是皮皮和高原,老师点完名字后我就一手牵了一个带到我的座位上,并从口袋里面拿出一袋酸枣,什么也没说。这时皮皮主动说我吃枣,高原则是一个劲的望着酸枣,没吭声,于是我就把酸枣放到了皮皮的口中,同时我也在观察小高原的反应。小高原一声不吭但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皮皮吃,皮皮却连一眼都不看高原。鉴于观察到以上情况,忽然感觉此时两个孩子在这两方面可以互补一下,用皮皮的语言带动高原,用高原的社会性带动皮皮。
【过程】
1、拿两种强化物,分别放两手中,(一种是孩子喜欢吃的,一种是孩子不喜欢吃的),先望向皮皮,与皮皮进行眼神互动,在孩子伸手去拿他喜欢吃的那一个时,抓住时机提问:“你想要哪一个?”,此时有另一位老师给予正确的提示“要这个”(注:在此环节一定要注意眼到、手到、口到三到的统合),之后用同样的方法面向高原进行此项训练,(注:在主课老师面对某一个孩子做训练时,另外一个老师引导另外一个孩子关注主课老师手中的强化物和正在选择的孩子,培养孩子在小组中关注他人的意识。)以此方法在短时间内集中强化训练,最终能够达到此两个孩子主动选择并表达相应语言。(泛化:人物的泛化,即不同的老师来主课;地点的泛化,即所选择的物品所摆放的位置可在手里也可在桌面、地面或墙面等等)
2、当以上活动孩子们能够较好的完成之后,逐步的将此静态的活动转化为在空间中动态的游戏,并渗入其他训练内容,例如:拿强化物在教室内不规则的移动,诱导孩子追逐主课老师,在追到主课老师后再选择自己想要的物品,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由其中一个孩子拿强化物,另外一个孩子去追逐并在追到他人后选择他人手中的某一个食物,用适当的语言向他人索要食物,最后退掉老师的示范和主课老师的引导,在语言提示下指导孩子进行活动。
【结果】
首先,本节课我的两个目标已经达到,即:皮皮能够在小组中持续关注他人正在进行的和自己相关的活动,理解相关的问句,向他人提出需求是主动注视他人等;高原能够疯起来,主动的运用气流,主动大声的表达需求,在小组中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主动有意识的引导别人和他玩等。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本篇教学手记开始时所说的孩子给我们的惊喜,能够在我们留作业时自发性的组织配合游戏。
【反思】
1、是什么激起了孩子主动与人互动的动机?
2、什么样的孩子在一起上课,才能够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3、我们上课的活动必须是事先准备好的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