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中的实施
首先要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要观察和关心他的兴趣、爱好,做他感兴趣的事给他看。以后逐步扩大患儿交往范围,待患儿能参加集体游戏时,游戏内容要逐渐注入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让患儿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学会推测他人的心理,同时也可以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方式,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人进行交往,完成日常活动,为成年后的自立打好基础。
一、游戏前的准备
1、 环境的选择:一般在学校或家庭,空间大小要适中,游戏空间太大会影响儿童的互动,空间太小不利于活动。需要一个安静无干扰的活动场地,摆放一套高度适合的桌椅,或铺上适当大小的地毯等,让他明确活动的范围,并且游戏环境要整洁,安全。
2、辅助道具的准备:角色扮演用的道具要便于取用和整理,可以分门别类的放在特定的地方如按游戏的主题或道具的用途摆放,并用一些图片或文字标出作为提示,同时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患儿暴力行为的道具。扮演的主题要在患儿的能力范围内,可以是生活中较常见的,如乘车、去超市买东西、去医院看病、去朋友家玩、去理发店理发等。
孤独症儿童容易分心,因此要把各式各样的玩具先用收纳盒收起来 ,或用布遮住,或放在柜子里,一次只拿出一样玩具,要他专注观察大人的示范。协助他安排即将参与的游戏,要让他们了解道具使用的规则和活动之间的先后顺序。此外,道具要安全和耐用,容易让儿童受伤的道具要避免。
3、伙伴的选择:根据故事情节可灵活增加或减少游戏伙伴,其中多设一些交往能力较强的儿童,孤独症儿童较少。为了便于教师管理,同时为了避免教师注意力过于分散,每轮游戏人数要适中,为5人左右 ,可选择不同的年龄、发展状况、性别的同伴,以提供不同的经验,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由患儿自己挑选伙伴。在每次游戏前要提醒同伴,患儿一开始可能没有反应,但要继续尝试,当有些同伴放弃与患儿玩耍时,老师要鼓励同伴不要灰心且能继续试着与患儿产生社交互动,可以事先提示同伴哪些是患儿特别感兴趣的玩具。
二、观察患儿游戏并做适当记录
要仔细地观察患儿在游戏中的沟通功能,包括与人互动的功能及引人注意的功能等等,例如:要求给予东西、要求同伴互动、感情分享、抗议、说明和给人建议等等。观察患儿好的一面或进步之处,要仔细观察患儿在与同伴游戏中的社交表现。脸部表情、眼睛注视、给人家东西、眼光的切换、手势、音调、出声音、无重点或有重点的仿说、以及单字或复杂的语言等都是患儿社交功能需观察之处。记录喜爱的玩具或道具(例如:偏好会动的玩具),与道具或玩具的互动方式(例如:偏好旋转玩具、排列玩具、以一般的方式来玩等),对游戏活动的选择(例如:偏好粗暴的游戏、安静的游戏、建构性游戏),游戏主题的选择(例如偏好熟悉固定的玩法、虚构的故事、幻想性游戏),以及玩伴的选择(无特别偏好的玩伴,偏好某一个或某些同伴)(杨宗仁、吴淑琴,民91)。记录时可将教学内容拍摄下来,一方面可作为教学进度调整之参照,也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形。如果条件许可,也可采用隐藏式录影机。
三、角色扮演游戏的过程
开始时可由教师引导进行,并且可以给予患儿较多协助,如确认游戏主题、安排道具、分派角色与游戏伙伴等。教师要观察哪些是较成功的活动,用这些活动来激发患儿的参与兴趣。当患儿游戏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逐渐减少支持,如以角色的身份融入游戏中给予指导,提出引导性问题,或评论活动、提供建议、给予轻微的提醒等。当扮演复杂的主题与剧本时,教师可将角色的特征或行动、语言等贴在黑板上作为视觉提示,帮助患儿以想象的方式来扮演角色和使用物体。当患儿在游戏中逐渐适应及胜任角色后,可以让他们自己发挥,这时教师在一旁静静观看即可,不要急于引导,避免强迫患儿及其同伴遵守一定游戏程序。
每次游戏的时间不要太长,为20分钟左右,因为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较容易不集中。同时鼓励患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与同伴分享,并轮流扮演。教师应在游戏中经常给予患儿表扬和鼓励。如果儿童一直停留在某一层次的游戏内容,教师应加入新的游戏想法,以提升游戏层次。教师不能过分关注孤独症儿童,而忽略其他同伴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