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重新认识孤独症
作者:张红蕾
孤独症是一种病症,它导致患者对传入大脑的信息,不能正确的理解和处理。在教学活动中它大体可分为三种特点:1、情感特点;2、性格特点;3、行为特点。
分析:(1)情感特点:通常认为孤独症儿童对外界是相当冷漠的,他们的情感是缺乏的。但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强的情感依赖。由于对外界理解上的困难,他们经常处于恐惧中。这种恐惧心理极易派生出对可理解事物的强烈依赖性。(他们对于人的依赖是很少的,可能是由于人的变化不定吧)。他们往往依赖一些细小,固定不变的东西(小积木、小勺子,小球等等)从中可发现一些积极因素。如果某个老师获得了孤独症儿童的情感依赖,那么这位老师就获得了某种“权力”,这在进行规则性教育时是十分有效的。
(2)性格特点:孤独症儿童对外界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又加上大量失败经验的积累,他们往往很敏感。尽管他们表面上看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在对他们进行个体训练时,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很在乎老师的一举一动。
(3)行为特点:由于外界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和运动的,因而给孤独症儿童带来许多困惑。所以他们对外界的基本态度是抗拒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参照物是刻板的,经常会出现学校表现良好(个体训练),外界完全失控或相反的情况。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积累,能力的提高,这种心理会有所改善,但由于他们最终不能达到高级的程度,所以随着抗拒心理的好转,他们的“不良行为”会逐渐增多,如果引导失当的话,一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固定下来,难以克服。但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过分的话,则不可能挫败其感知外界的兴趣。一般的对行为控制要有挑选,对具有危险性的、破坏性的采取强控制,其他则采取弱控制;其次,行为控制宜早不宜晚,在“不良行为”刚一出现就马上控制,力度稍强,然后慢慢撤消控制,通常是有效的。
孤独症的特点有许多,上述三点是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础问题,这三方面处理得当,我们才能正确实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