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仁教授讲座内容摘要(一)
模仿介入妈妈访谈录
Q :哥哥什么时候可以跟他玩起来?
A:大概从DAVID二岁五个月时开始,玩的时间有变久,开始可以注意到哥哥在玩什么。
Q :妈妈觉得这个转变的关键是什么?
A:是渐进式的,妈妈在带DAVID时都会请哥哥加入,只要使弟弟笑,哥哥就会得到奖品,哥哥为了使DAVID笑,就开始耍宝,妈妈发现哥哥喜欢做一些变化和夸张的声音,也会发明新游戏,像发出无厘头的声音和变化,例如他们最近喜欢玩一个游戏「拒绝屁股歪」,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但哥哥和DAVID就可以玩得很开心,DAVID一听到哥哥说就会发笑,还会模仿哥哥说。
妈妈一开始不知道怎和DAVID互动,从哥哥和弟弟的互动中找到节奏和灵感,找到妈妈可以诱发的方式。
(哥哥在旁边唱-王老先生有块地)
Q :主要的提升是什么?
A:注意到环境是有趣的、妈妈是有趣的,然后发现人是有趣的,妈妈和哥哥是有趣的。互动还是要先提升他的注意力,让他觉得有趣。
Q:让哥哥去逗弟弟这种方式从什么时候开始?
A:从小时候哥哥一直很喜欢和弟弟玩,但弟弟都没什么反应,他会觉得无聊,会说:不好玩,弟弟都不跟我玩。然后会想要来找我玩,不过现在不会了,他们两个可以玩得很开心。
Q :什么时候开始诊断为自闭症?
A:一岁九个多月时,开始去高雄长庚检查,医师告诉我说有80%的机率是自闭症,建议我回台北时去做详细诊断,我当时很震惊,回台北后,吴佑佑医师很客气的说是严重发展迟缓障碍,我问她是自闭症吗?她说是
Q:轻度或重度?
A:轻度,吴佑佑医师说是很明显的自闭症,而不是发展迟缓,因为DAVID并没有认知上的问题。
Q:从诊断为自闭症开始,你做了什么?
A:我先去中原大学上课,上了半年,一个星期一次,每次两个小时,是林初穗老师的课,是属于发展学派的课,我在年初时有去上RDI初阶的课,更坚定我的方向,也念了老师介绍的书「自闭儿家长宝典」。除了这些课外,我觉得妈妈的准备也很重要,因为课程和书大部分只有提到疗育的方向,但没有详细的方式,而且妈妈的心态调整很重要,我看了几本书:黑暗的速度、彩影与蝙蝠、大手小手-小宜、星星小王子、与海豚交谈的男孩,主要是帮助自己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没有压力的方式介入疗育,希望能为他做些什么,也从他身上看到一些希望,鼓舞了妈妈,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Q:妈妈对他的内心世界的了解是什么?实例上的观察和书中表达符不符合?
A:大部分蛮符合的,例如他小时候喜欢拼图、排列物品、躺在地上发呆,眼神空洞无神,喜欢秩序感,把东西排成一排,常感觉他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时候会躺在地上发脾气,感觉他有情绪,却不会请求协助,玩的物品种类也很有限。
Q:如何从他的兴趣来介入?如何运用妈妈的发现来帮助他?
A:刚开始看哥哥如何跟他玩,表情夸张、声音大声、戏剧化,我一定从正面跟他互动,会让他注意到我。我会买音乐书,他很喜欢小图形,对图形很有兴趣,我在放CD的同时,会边指图片,CD介绍到哪,我就指哪个图片给他看,他那时不会指,只会用眼睛看,我不是为了教他认知,是希望他能注意我,有时我会把CD关掉,改由我念,DAVID会转而对妈妈的声音有兴趣。然后我开始带他到处去像大卖场、公园…,目的是为了拓展他的生活经验,看到什么就跟他讲什么。像玩溜滑梯,妈妈会跟着他的脚步去介入,他跑,妈妈跟着他跑,让他听到妈妈的脚步声,然后妈妈再跑到他前面倒着跑,让他看到我,然后我会笑呀、逗他,尽量在他面前做动作,要让他看到,妈妈会随时在他旁边,帮他旁白,解释他所看到的世界。像玩拼图时,我会在他拼图时,拿一块藏在妈妈身上,或袖子里,强迫他与妈妈互动,他找时,我就会做一些反应,他发现我有反应,就会觉得他控制得到我,让他把兴趣从物品转移到我身上。像他也喜欢排车子,我觉得这是属于自我刺激的一种啦,不过我觉得自我刺激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也算是自我调适的一种,所以我就是跟着他,也可以算是模仿啦,让他慢慢习惯我在他旁边,我不在,他会开始找我。肢体游戏也是会有,像带动唱,我觉得那可以带动气氛和情绪。肢体游戏、前庭刺激这一类游戏也是有,像造飞机,不过前提一定是让他看得到我。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床单游戏,我让DAVID和哥哥躺在上面,然后放音乐,随着音乐有快有慢的拉,哥哥和DAVID都很喜欢这个游戏,所以我就拉着床单在房间跑。
#p#分页标题#e#像喝水时,我也会伺机介入,像喝冰水,我就把声音放慢,表情夸大,说:水,冰冰的,他就会知道冰水很冰是什么。(老师:这就像把口语带到日常生活经验里面,用强烈的对比来让他注意,妈妈再在旁边旁白。)对,尤其是那种感官感觉的,其实那个刺激很强烈,让他注意到妈妈的感觉、反应。
Q:在之中妈妈有没有遇到困难、难以突破的地方?
A:我觉得困难、难以突破的地方就是有时候他没有反应,难免泄气,但是我都会告诉自己,他没有反应,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动机,他不想要嘛,一个是了解,他不能懂,想想,就算了,所以没有特别挫折的地方。
Q:妈妈做了很多事,哪件事对他帮助最大?
A:我觉得是信任感和亲密感的建立,我回想在一岁以前和DAVID的互动,有些书会写自闭症者的妈妈是「冰箱妈妈」,我仔细回想,觉得不无道理,所以我觉得亲子关系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感和亲密感,所以在我知道诊断后,我就重新开始建立我和他的亲子关系,花时间去经营,从生活细微处去建立,才可发展互动,所以那时候,我自己带小孩,把时间全放在DAVID身上,只要他需要我,我一定放下手边的事,立刻出现在他身边。
Q:对同样家有自闭儿的家长,妈妈有什么建议?
A:我认为如果是双薪家庭,夫妻一定要有一方放下,自己带,先观察评估,我建议先观察,再和治疗师讨论,自己要了解小孩,了解小孩后,从了解建立亲子关系,再统整所有资源,包括时间和金钱。
Q:在治疗方面,妈妈如何选择?
A:在医疗上,我的原则是,只要DAVID想去、愿意、可接受,我的目标不放在认知,我会看治疗师有没有尊重小孩的个别性,而不是主导式的,强加在小孩身上。我的目的不是要治疗师要治疗他,只要是要增加他的互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