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应用,应用中学习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康教部 孙金凤
看了老师们的学习资料,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看了张主任的对指令的讲解以及使用方法,更是让我感受颇深,让我对ABA的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中,指令的主要性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张主任提出的对指令的三个要求:
1.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在自己给孩子发指令之前,要清楚的了解孩子所处的基础,要明白为了什么给孩子发这个指令,孩子出现的一系列的反应时该怎样的对待。
2.动中有应。也就是说孩子在听了指令后的反应,在这其中也分三种,(1)正确反应;(2)错误反应;(3)无反应。在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老师在辅助时,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该如何消除辅助。
3.应中有动。在学习一项内容时,要让孩子学以致用,懂得学习这项内容的目的是最重要的。
看了我们学校的资料后,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太多,特别是在教学中的细节,自己对教学中大的框架了解,小的目标也能做到,却往往忽略小的细节及教学中要有创新及灵活的方法,例如:朱宸翔,翔现在处在认知的基础,听指令那物品(从两个物品中做选择)翔特别多动,眼神飘游不定,有尖叫行为,首先,我做到了第一步:使孩子能够安静的坐下来,持续做几分钟,与老师保持目光对视,给孩子手势,让翔看着我的手势去拿物品—逐步减少—用眼神提示,每次拿错物品,我都会要求他手背后,重新开始下一回合训练,这样做了一段时间,翔视觉对视、自控能力有了进步,可是在我再往下进行时,(从三种、四种物品中做选择)翔却一直依赖我的眼神提示,不然一个都拿不对。
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们个训室有几位老师也在学习认知,我们在一起讨论了几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及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把各自的教学方法相互沟通,其中我采用了媛媛老师的方法:远距离进行指认,拿物品,说做就做,到了第二节上课之后,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放啊,远距离进行,首先,一张桌子,一把凳子和上课所需要的教具,翔喜欢做游戏,我带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孩子喜欢的游戏,例如:《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走,看谁最先拿杯子—喝水,用这样的方法,一节课下来,翔很高兴,但没有尖叫的行为,不用我的提示,翔自己找到物品,例如:杯子,拿起来就喝水。在其中翔的视觉寻视、视觉辨别能力都在此有了改善,在这其中我又将拿、拍、指、捡、等加入其中,翔都在快乐中进行着,一个星期的时间,不管谁让翔去拿、指、捡,翔都乐意去做了,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通过这个游戏,翔竟会唱了这首儿歌,每次做这个游戏,他都全神贯注的去听,跟随老师一起唱,我一旦停下来,他会立刻注意到我的动作和表情,会注意我接下来要做什么,通过一个月的实践,翔认识了生活用品类的物品,翔认识了以后,特别自信,总是跑到贴有他认识的挂图跟前观察,寻找他熟悉、认识的物品指认或表达,当他不确定时,会拉着老师的手,要求你告诉他物品的名称。(用肢体语言要求)
这个月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离不开张主任给我们提倡的游戏介入,以及自然训练法,是学校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易填充的框架,才会让我们更容易操作教学。
正所谓:每门学问的天生仇敌是那门学问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