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症儿童教学中的体会
1、多学多问
多学:孤独症儿童在心理、行为以及智力方面问题很多,需要我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特教、部分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以前之所以把“孤独症”视为“洪水猛兽”感到恐惧和紧张,是因为我们对它一无所知,无所适从。
一旦我们对它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出智慧,出方法。
多问:一是多问有经验的老师,因为他们有许多教育训练孤独症孩子的经验,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不少弯路。二是多问自己。当孩子情绪烦躁,有怪癖行为等问题出现时,要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而不是马上去责怪孩子。
孩子出现问题,多半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受到外界刺激,也可能是自身不满又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楚,还可能是其他因素。当我们经过仔细的观察后,找到了原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情境教学,掰开分细
情境教学,就是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学。在教学中始终联系实际。例如,在上生活自理课,练习洗脸时,孩子的上衣袖子被水打湿了,我准备带他去宿舍换衣服,我问他:“李老师和我们一起去好吗?”孩子马上说:“李老师再见。”我立刻明白他的意思是不想让李老师去,我立刻教他说:“李老师不要去了。”从这件事情上我发现他不会运用否定句。于是我就联系日常生活教会他不想、不用、不会、不拿等经常使用的词汇。并教他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等到下一次我再想单独带他出去时,我又有意问他:“李老师和我们一起去好吗?”他马上说:“李老师不要去了,在教室里给其他同学上课吧。”
掰开分细,指的是在教学中,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专家的评估、制定对孩子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完整的分解成若干来完成。比如写字。如果教正常儿童,可以先教简单字,再教复杂字。可是教孤独症儿童难度就很大了,要先做大量的点线练习,再做摹写,也就是我们练毛笔字时常说的模子,最后再临写。学写字大致要经过这三个步骤才能完成。对写字的过程才能基本掌握。
孤独症儿童的“鹦鹉学舌”又称“仿说”、“回声”、“录音回放”、“答非所问”等语言现象都是正常儿童0至2岁时的语言现象。有一次我拿出自己制作的画有动物、植物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教他认,他都能说出来,接受能力挺好的。见此情景我突发奇想,指着一张画有西瓜的卡片对他说:“汉语你已经会了,老师来教你西瓜的英语说法好吗?”结果他也跟着说“汉语、英语。”我发出西瓜的英语音“watermelon”,可是他还是跟着说“汉语、英语。”我告诉他“西瓜是汉语名称.”他又跟着说“汉语”。“'watermelon'是西瓜的英语名称。”他又跟着说“英语”。就这样不厌其烦的翻来覆去的给他解释到最后,他才最终明白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学会我说西瓜他说西瓜的英语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已经能说出10几个英语单词和几个简单的英语会话句子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发现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我们做老师的身上,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会掌握特殊教育的方法,去教育孤独症儿童。一旦方法掌握了,问题自然就会解决。正像刘弘白博士所说:“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3、把生活自理的学习放在首位
孩子长大了,开始懂事了,家长们总是愿意让我们做老师的教孩子认识图形、颜色、数字等等。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生活自理,这包括:自己穿衣、系扣、自己叠被子、自己洗脸、刷牙、自己会处理大小便、自己会吃饭……对于一般儿童,教这些不是很困难,但是教孤独症儿童,难度就很大了,有些东西#p#分页标题#e#甚至是他们终生要学习的一个课题。
在教孩子的时候,要反复多次,经常练习,并教他们一些简便的方法和规律。比如如何辨认衣服的前后、穿衣服系扣子要从上到下、拉拉链要从下到上、穿鞋子要分清左右等等。
在教孩子们学习自理的时候,要边说边指导,慢慢地让孩子在我们的示范下听明白所学动作的要求。只要坚持让孩子在指导下每天都做,几个月、几年以后,孩子的自理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因材施教,由量变到质变,这是我们在与孩子共同生活中应该注意的。
总之,教育帮助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做老师的不断学习、完善、磨练意志、锻炼性格的过程。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我们自身也会掌握许多有关方面的知识、信息、方法和技能。同时也会对人生的意义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会对人类之“爱”有更真实、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