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鼓励,多表扬转变自闭症学生案例
一、案例背景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某某,他的家境较好,家人很宠他,特别是他的爷爷和奶奶,导致他的依赖性很强。平时上课总是用手托着下巴或趴在桌子上,每次到黑板上来练习或做作业时,他都会趴着,自己不主动想和做。
二、案例主题
自2008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起,王振林就在我班上,他是个胖乎乎的小男生,很讨人喜欢。但上课时我总发现他低着头或用手托着下巴,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他总是一脸茫然的样子,站在位子上迟迟不讲话。布置的家庭作业,要么空白要么瞎写的。我主动和他沟通,他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你,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很让人着急,其他老师都说他还算听话,遵守纪律,可以不管了。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我想他还是蛮懂事的孩子,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他,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他带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育细节
我作为她的班主任,首先,当然是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一次我跟他爸爸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得知他的爸爸做生意,妈妈在医院工作,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他的起居,很宠爱他。第二天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主动带着他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很开心,之后我找他聊天,问他一些问题,并微笑着和他说话,他开始主动跟我讲一些事情,后来还拉着我的手,说我很好。我安排一个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和他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我还让他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负责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他上课不再用手托着下巴了,而是认真听讲,发言的声音很响亮,我非常兴奋,对他大加褒奖,并在班上其他学生面前表扬他的改变,他听了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喊他到黑板上来练习时,我会鼓励他自己动手,不要老师分析,做个很棒的小学生,他果真自己做完题目并很高兴的问我做的正确不正确。
四、案例分析
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对于那些特殊儿童,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于王振林这样的学生,我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鼓励他,给予他更多的母爱般的关怀,帮助他树立信心,使他体验学习的快乐。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因此,我让王振林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的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帮助和关爱,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使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3、关注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
多看特殊儿童的闪光点,运用表扬、奖励的方法对他们会起到激励作用。恰当而适时地给特殊儿童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特殊儿童不是一切都坏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比如王振林的诚实、懂事,我们老师就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成为转化的诱因,因势利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素质。
五、案例反思
特殊学生的教育,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投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关注好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爱心唤起良知,努力做到最大的收效。尽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一定能使置身其中的每个成员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等不同的复杂情形,只要有博大的爱心,请记住“顽石也能变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