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稳定和健康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
2005-12-12
“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清华母亲的一声疾呼,引来无数关注。难道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妈妈的失败吗?如果以此作为母亲育儿成败标准,那么社会上贴着“失败”标签的妈妈们的数量将会何其众多! 父母总习惯于点击孩子的痛处 “学习可以说是许多孩子的痛点,因为成绩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但现在的妈妈,总是习惯于去点击孩子的痛处。...
2005-08-24
孩子在三岁以前有下列表现吗? 一 社会性 不能正确使用目光,表情,动作与人交流。 不能与同龄儿童游戏,交流。 不能与人进行情绪交往。(如不能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告诉别人,指给别人看) 二 语言 ...
2005-05-29
孤独症儿童社会服务领域领导人首次培训,呼吁组建行业学习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本报讯(记者廖卫华)什么叫孤独症?我们该如何看待孤独症儿童,该如何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又该如何发展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服务工作?一直以来,有关孤独症...
2005-04-25
孤独症测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 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总论 本组障碍的特点是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个体在各种场合的各种功能活动都具有这种弥漫性质异常的特征,但它们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始于婴幼儿期,除少数例外,均在五岁以内就已明显。常见(但并不总有)某种程...
2005-01-26
孤独症测评标准——中国 75.1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一、症状标准: 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 7条,且 1....
2005-01-26
世界卫生组织0-10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 (1998年最新标准)(男) 标准范围年龄 体重(kg) 身高(cm) 心智发育 初生 2.9-3.8 48.2-52.8 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6-5.0 52.1-57.0 伏卧抬头45度,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 4.3-...
2005-01-13
自闭症诊断标准(DSM-IV) 美国精神医学协会DSM-IV诊断标准 ² 在下列(1),(2),(3)中,合计要有六项,其中至少二项属于(1),一项属于(...
2004-09-01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最近由一项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现状"的调查,就显示了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在问及"您最满意自己孩子哪一点&...
2004-08-31
目前,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主要依照血铅水平: Ⅰ、血铅<微克/升,相对安全(已有胚胎发育毒性,孕妇易流产); Ⅱ、血铅100~199微克/升,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Ⅲ、血铅200~499微克/升,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
2004-08-30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预后严重的慢性疾病,如至学龄期,表现有交往语言能力、智商在70以上者,预后则为好;如起病年龄早,至学龄期仍无交往性语言、智力严重低下、或伴有癫痫及明显脑器质损害基础者,预后则较为严重。总之,一般认为孤独症的预后是与智商水平、是否存在言语发育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doc...
2004-08-21
南京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说,目前国际上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大体为四项:(1)与人建立不起感情联系,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2)言语交流,主要言语运用存在质的损害;(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4 )通常起步于3岁以内。 南京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主任王...
2004-08-21
美国国家自闭症者协会对自闭症的行为特征有如下的界定:1. 生理、社会性及学习技能的贫乏或发展迟缓。2. 不成熟的语调、有限的概念理解力,且不知所云。 3. 视听触痛嗅味觉及平衡感等任何一种或多种感觉有异常反应。4. 与人或事物有异常的接触方式。 美国精神医学会于一九八0年所做的智能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iagno...
2004-08-21
这是一组起病于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碍的精神发育障碍,可伴有明显智能减退。男孩多见。 【诊断标准】(CCMD-2-R) &...
2004-08-21
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总论 本组障碍的特点是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个体在各种场合的各种功能活动都具有这种弥漫性质异常的特征,但它们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始于婴幼儿期,除少数例外,均在五岁以内就已明显。常见(但并不总有)某种程度的一般认知损害,但本障碍只以行为...
2004-08-20
婴幼儿孤独症包括(l)、(2)、(3)总数6项以上,至少有2项是(l),而(2)、(3)至少各1 项。 (l)社会交往有质的缺损,表现为至少下列之二: (a)非言语性交流行为的应用有显著缺损,例如眼神交流、脸面表情、躯体姿态、及社交手势等方面; (b)与相似年龄儿童缺乏应有的同伴样关系; (C)缺乏自发地寻求与分享乐趣...
2004-08-20
一、关于诊断排除的困惑 最近有些家长提到了对他们的孩子是否是孤独症的困惑,前两天又有朋友向我提及这个问题,我在此提点个人的看法,以便有关家长能更好地学习白崎老师的教学精华。 白崎老师有丰富的经验,但他这次在下结论时有较多的客观局限。首先是家长多,白崎老师时间很紧张,他主要通过观察孩子的短时间自由表现和操作反应,以及听家...
2004-08-20
0~6岁儿童语言发音参考标准: 2月:哭声分化,由应答性微笑,能发“咿”、“哑”、“呜”等单个元音。  ...
2004-08-20
南京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说,目前国际上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大体为四项: (1)与人建立不起感情联系,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 (2)语言运用存在质的损害;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 (4)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南京市脑科医...
2004-08-20
(1) A 有显著多重非语言行为缺损 B 不能发展适合身心发展...
200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