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仔生下来就长得浓眉大眼,肤白发黑,脸色红润,看上去人见人爱。但他长到一岁半,还不会开口叫妈妈,妈妈心里着急,说孩子为啥不喜欢说话呢?奶奶安慰说,不怕不怕,男孩子有的要三岁多才说话,晚说话的孩子才聪明。两岁多,健仔终于开口了,但只会叫爸爸妈妈,家里人问一句话,他或点头或摇头,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实在不行了就答...
2011-02-21
孩子呱呱落地的第一个表达方式便是哭声,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说话”,专家们从小儿不同的哭声中能分辨出他们的需求。渐渐地,他们对大人的说话有了咿呀学语的应答,然后是模仿着称呼爸爸妈妈,接着发展到有意识地对不同的人的称呼,再就是出现了短句、长句……一般来说,孩子的说话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的,而且在特定的年龄出现上...
2011-02-21
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 ...
2011-02-21
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不否认看电视对开发小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时代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是利弊共存的,而且儿童的大脑仍在发育当中,如何防范以电视为代表的多媒体对儿童造成伤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011-02-18
18月龄的男孩,不会说话,只会发“呀”的声音,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不知道听懂听不懂。听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妈妈跟他捉迷藏,他能顺着声音去找。他喜欢玩电话机,按一下免提键,电话机发出“嘟”的声音,他会很高兴。
2011-02-17
爱,给特殊的孩子 -----韩老师 ...
2011-02-16
孤独症的孩子有很多“偏差行为”要处理,到底什么是“偏差行为”?为什么他们会有“偏差行为”?追根究底孤独症的孩子之所以会有偏差行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沟通的障碍上。一般人之所以容易相互沟通是因为所用的语文与行为是可以共通的。如果我们之间的语文与行为没有共通,则我们要以语文或行为沟通时,就会鸡同鸭讲。好比一个不会英语的中国人...
2011-02-16
一 自闭症基本概况 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或代谢异常而引起的发育障碍,通常在二岁半以前就可以被发现。孤独症患者从幼开始表现出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困难,难与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一成不变、难以更改的固定玩法与行为等和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孤独症...
2011-02-16
学会多少理解和认知,新学会了多少句话,有了多少主动语言,目光的对视和交流更进了一步,掌握多少运动技能或者精细动作的运用有了哪些进步,这些我认为统统都是冰山的一角,只是露在外面的我们可以看到的表象,所有支配这些能够提高的源动力是什么,我认为是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提高,还有就是配合感统和针灸治疗给他带来神经系统的物理...
2011-02-15
1、孩子生气时简单的安慰 婷婷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
2011-02-15
这是我这几年的体会,应该可以算半个过来人的经验,解决孩子问题的基本原则是:1安全感——2自我——3能力——4社交(着手的时间顺序,就像篮子甲、乙、丙、丁一样)。 解决问题必须依循这个顺序,保护好孩子,...
2011-02-15
帮孩子解决烦恼-人际关系压力我不怕
2011-02-15
一、 模仿部分 动作模仿部分较好,与实际年龄应达的水平基本相符,所要注意的是需要培养带有创意的模仿,如用橡皮泥捏出三种简单的模型等。 从声音模仿部分来看,孩子的发音非常好,除了要训练其模仿说长句以外,...
2011-02-14
目前,儿童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
2011-02-14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需要,努力做到通情达理。但是,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让你感到难以满足,或者让你筋疲力尽,而孩子的表现又让你无法忽略他的要求,你可能会感到很难办,甚至觉得自己被孩子控制了。 ※ 镜头 平平最近总是对妈妈提出种种繁琐的要求,并且夸张地诉苦,芝麻大的小事被她一说,似乎天都要塌下...
2011-02-13
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奖励,可以使孩子感到愉快,从而产生经常这样做的愿望。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孩子表现的好,你立即给予奖励,这个对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它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 你的孩子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时,你的微笑和热切的动作鼓励了孩子继续这样做。他从你高兴的样子中意识到你喜欢他这样做。孩子第一次爬到橱柜上自己摸到...
2011-02-13
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关注?是情绪。那又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呢?是干预方法。孤独症的训练无外乎两点,学习状态的调整和学习能力的建立。我经常看到有人形容孤独症和智障儿童的区别时说:智障常常是学不会,孤独症是不想学。不想学是什么?是学习状态不具备。那又有多少人将孩子的学习状态的调整放到首要的位置上做了呢?我...
2011-02-12
其实许多治疗项目,尤其是牵扯到心理层面的治疗时(如:行为处理、情绪治疗),技巧常只是工具而已。好的治疗师还必须可以客观地观察孩子的改变,冷静地维持自己中立但坚定的态度。但父母在“治疗”孩子时,往往无法像治疗师一样,因为经过完整的训练,有能力审思自己的情绪,而在不知不觉中带给自己及孩子更多压力。有的父母则认为与AS孩子相...
2011-02-12
在日常生活中,可训练孩子沟通表达的能力。比如以非权威式教养方,让孩个多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试着回答“你希望吃什么”之类的问题。有时,他还真会说出一些令父母会心一笑的幽默,如我女儿在回答“袋鼠前面的袋子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时,她的答案是放巧克力! 对小孩子要多鼓励,建立其信心。另一方面,可多问他在学校或幼儿园的情况...
2011-01-21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到4岁左右就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那这样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儿童心理分析: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
20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