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I 2
第一级,第一阶段,活动17
简单的参与游戏
活动重点
○在适当时机扮演简单的角色。
○迅速将目光由物体转移到人身上。
○期待你社交同伴的行动。
○沟通以便让刺激的活动持续。
摘要:
在这个练习中,孩童会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参加一个简单刺激的活动。在介入初期的阶段,我们发现,除了懒骨头之外,气球、纸飞机、弹珠都是一些很有用的物体。有一些物体对于自闭症程度不等的孩童来说,会强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发现只要能正确运用这些物体,其实这些物体可以促进孩童在人与物体之间注意力的转换。有部分的理由是因为大多数的孩童都觉得自己吹气球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且他们也无法重建我们带给他们的乐趣,基于这些缘故,气球和纸飞机对于视觉参照力和非语言沟通来说,都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工具,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方法可以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游戏,而且其惊奇感和不可预测的成分并不会让孩童受不了。每个人都喜欢玩弹珠,只要控制得宜,我们的弹珠游戏会是一项步调快速的活动,而且有好几种有趣的变化方式。
参与者:
教练和孩童。
准备工作:
在一张小桌子旁,面对面坐着,你要准备六颗未吹气的气球和纸飞机放在孩童看不到的地方,你还需要两个塑料杯,其中一个装了半杆的弹珠。
气球的教练指导:
这项活动共有三个步骤:
口步骤一
当孩童面对你坐着的时候,你拿气球起来吹,然后在孩童的脖子、膝盖、或手上,慢慢将气放掉,接着把泄了气的气球放在桌上,等待孩童将气球拿回给你,或是用其它方式与你沟通,像是将泄了气的气球移到你的嘴唇边,以表示他想要你再重复一次这个游戏。要是孩童没有这么做,将你的手放在孩童的手上,并且把气球拿回来,一旦你拿到气球,就把它举到你脸孔的范围,同时并将孩童的手拉到你的脸上,如此就可以将孩童的视觉目光转移到你的眼睛。
口步骤二
现在再吹一次气球,这一次在你将空气放到孩童身上的同时,拉紧气球的吹口,以便制造出刺耳的声音,因为孩童会自然地去触摸气球,我们可以利用的这个倾向,来推断到底要不要继续发出噪音还是该停止。举例来说,要是孩童去摸气球,就应该让气球继续发出剌耳声,直到孩童放开他的手,然后应该要轻轻拿着气球,在孩童的视线范围内外反复移动,以鼓励视觉参照力和情感分享;要是孩童没有自发地去触摸气球,把气球拿到与孩童脸孔同高的位置,直到他将目光转移到你脸上为止。
口步骤三
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数到三,同时对孩童展现出期待性的笑容,让他也跟着你一起笑,接着把气球放开,让气球在房间里乱飞,一般来说,孩童会把气球拿回来给你。以便让游戏继续进行下去,只要孩童没有把气球放进嘴巴里,就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将气球拿回来给你。要是他的肢体语言显示出他的注意力焦点转移到气球上的话,马上把气球拿回来,一旦孩童坐好,你应该要确实让孩童知道如何将气球交还给你,以便开始这场游戏。
纸飞机教练指导:
把一架纸飞机放在桌面上孩童看得见,但是碰不到的范围,接着说: 『起飞了!』然后把纸飞机射出去,等待三十至四十五秒钟,让孩童把飞机捡回来给你,以便让你再射一次;要是孩童没有把飞机捡回来,射出第二架飞机、第三架飞机,每次一射出去,让孩童有三十秒的时间可以独自去把飞机捡回来给你,以便让你再射一次。如果你射出了三次飞机,而孩童仍然不为所动,就有必要帮助孩童了解他在这项活动中的角色,你要牵他的手,走到每一架飞机旁,抓着他的手一起把飞机捡起来给你,回到桌子边之后,把一架飞机放在桌上准备发射。这个过程应该要变成一套惯例,#p#分页标题#e#抓着孩童的手引导他,直到你下一次把飞机射出去之后,他能在你和飞机之间转移目光,把飞机捡起来,并且单独带回来给你。
我要弹珠教练指导:
活动的一开始你要拿着两个杯子,一个杯子装了弹珠,一个杯子是空的。如果你认为让孩童拿着装弹珠的杯子时,会握不住而把杯子放掉,你就需要第二位教练来跟孩童一起握住杯子。现在把装有弹珠的杯子交给孩童握着,游戏就开始了,你很快地说: 『我要弹珠。』然后伸出你握着空杯子的手,用另外一只手抓着孩童握住杯子的手,把他的弹珠倒入你的杯子中,然后又很快地说: 『要弹珠吗?』不要等孩童给你答案,就把弹珠倒回孩童的杯子里。要让游戏的进行步调保持快速,才不会让孩童有机会去玩弹珠或是扔掷弹珠。将这种你来我往的传递弹珠游戏维持在一种流畅的节奏,然后逐渐让孩童的行动愈来愈独立,直到他可以成功地从事他自己的角色,不需要任何帮助。这项活动最终所使用的对话『脚本』可以让其中一个人问『要弹珠吗?』然后另外一个人回答: 『好的。』
变化:
当孩童变得愈来愈能成功地进行『我要弹珠』游戏时,你可以让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你可以用三个不同的杯子,每个杆子里放不同的物质,像是弹珠、硬币、回形针等,另外还需要一个空杯子,然后你和孩童轮流举出空杆子,表达对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要求,例如『我要回形针』或是『我要硬币』。 『戴帽、脱帽』是另外一种简单的活动,可以让年幼的孩童玩得很高兴。你和孩童各自拿一顶松垮的帽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喊出: 『戴帽!』然后两个人都把帽子戴上,接着喊:『脱帽!』两个人就同时把帽子脱掉。接下来可以将游戏扩及至眼镜、手套、鞋子等任何你想得到的东西,最后这个游戏可变成一个步调快速的活动,而你在其中则扮演一位同伴。
难题及良机: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你可以一步一步增加你搞不清楚状况的程度,来鼓励孩童保持他在游戏中的参与感,举例来说,一旦孩童学会了把气球拿回来给你,不要马上再把气球吹起来,反而要耸耸肩,带着满脸疑惑的表情等着,看看他是否会把气球推到你的嘴唇旁边,或者是做任何想要你吹气球的『暗号』。弹珠、纸飞机、气球有时候也会让孩童分心,孩童有可能会全神贯注于这些物体,而拒绝把它们交还给你,你可以加快练习活动的速度,让孩童没有时间专注在物体上面,如此就可以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
第一级,第一阶段,活动18
懒骨头组曲之二
活动重点
○快速注意力转移。
○持续的兴奋感。
○主动的参与。
摘要:
我们又再一次回到我们的懒骨头,这一次是要用来加强参照力以及注意力的转换。我们在这里呈现了四项步调快速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孩童都会喜欢,而且会想一而再、再而三的玩。我们唯一的警告就是,假如孩童具有侵略性的话,玩这些游戏的时候,需要特别留心注意。
参与者:
教练和孩童
准备工作:
你所需要的是八张懒骨头,还有十二个非常柔软的球,可以用来投掷,而且不会造成东西的损坏或伤害到任何人。在你进行『躲避懒骨头』和『懒骨头大战』的时候,需要先将房间内的家具移开净空。
教练指导:
这个练习中共有四项活动:
■活动一 懒骨头岛
将所有懒骨头摊开在地上,并且在懒骨头之间留下大小不等的间隔。这项活动要在岛屿之间移动,以到达一处安全的目的地,而孩童有可能需要在到达的时候稍微爬一下桌子或是平台。你可以让这个游戏更加刺激,像是告诉孩童水里有可怕的鲨鱼,如果不待在懒骨头上的话,就会被鲨鱼吃掉;跟孩童解释说鲨鱼是#p#分页标题#e#隐形的,但是因为你有一副特殊的眼镜,所以你可以看到鲨鱼的动向。游戏开始过了奸几分钟之后,你就忽然失去声音,你要戏剧性指着自己的喉咙,装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以表明你无法说话,现在孩童就只能靠着你脸上恐惧的表情来得知鲨鱼何时会来。你可以在任何一张懒骨头开始游戏,同时也要确保你和孩童随时都待在一块,即使从头到尾都牵着手也无所谓。
■活动二 懒骨头堡垒
这个游戏有两种进行的方式。以第一种方式进行,你们需要各自选择一张懒骨头,把这张懒骨头当作移动式的防护盾;若以第二种方式进行,你们则需要建造大一点的『懒骨头堡垒』,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当你们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用不会造成伤害的软球相互攻击。你要固定一段时间从你的堡垒探出头来看,什么话都不用说,也不用发出声音,只要尝试着移动你的懒骨头堆,让你跟孩童的距离愈来愈近,当你探出头来看时,脸上要装出非常『鬼鬼祟祟』的表情。
■活动三 躲避懒骨头
这个游戏是『躲避球』的懒骨头版本。利用油漆护条贴出一条中线,而你和孩童都不可以跨越这条中线。游戏开始,你要试着用懒骨头去击中孩童(记得要轻轻丢),孩童必须躲避,避免被懒骨头打到,但是孩童不能拿自己的懒骨头来丢,你想要用多少张懒骨头来玩这个游戏都行,关键就在于你要不断『佯攻』,就是假装你要把懒骨头丢出去,但是却没有丢,你可以试着趁孩童没有防备的时候击中他,只有你的脸部会泄露出你到底会不会把懒骨头丢出去。你要确定孩童知道,他如果不想被打到,就要不断移动、躲避。
■活动四 一同倒落
教练和孩童面对面,站在一堆懒骨头的正前方,侧面对着懒骨头。你应该要跪着,并且调整你的高度,以便可以跟幼童的高度差不多。除非孩童排斥牵手,要不然把手牵起来。一起数到三,然后一起倒落在懒骨头上。数数字的节奏要完全由你控制,一旦你们倒在懒骨头上之后,一同分享几秒钟的欢笑,并且依照孩童的情况,可以对他搔痒或是做类似的动作。对于年龄较大的孩童,可以在一起倒落之后,举手击掌。
变化:
如果孩童有能力把持住兴奋感,不至于无法收拾,你可以不要使用任何中界线,直接进行『躲避懒骨头』的自由参加版本,我们称之为『懒骨头大战』。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相信你也可以自行开发你自己的懒骨头活动。
难题及良机:
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不可以有得分输赢的计算,这只是为了好玩而已,并非一场竞赛,要是孩童坚持要竞争,立刻停止进行活动。
第一级,第一阶段,活动19
障碍跑道
活动重点
○建立集中的注意力。
○参照成人以获得安全稳定感。
○将刺激感及支配力与成人做联想。
○增进身体的意识感。
○感官的整合。
○增进平衡的技巧。
摘要:
我们之前有提过,阿诺。米勒和艾琳,米勒首先发现到,当我们把自闭症孩童放在升高的物体上时,他们就会对周遭环境变得比较专注集中。我们发现,在具有挑战性而且升高的跑道上所进行的规律行动,对于发展警觉心和注意力的快速转移非常有帮助。这是一项非常良奸的活动,可以在家里或学校里进行。我们进行升高活动所使用的版本,同时适合年幼及年长的孩童,也适合任何学校或家庭场地。我们有些学生非常缺乏对于身体的空间感,他们同时也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运动方面的挑战。在这项活动中,我们建造一座『障碍跑道』,完全是针对我们学生的运动神经能力所设计,跑道是可以调整的,以便让拥有不同运动神经程度及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我们的新手学生,每天至少在跑道#p#分页标题#e#上练习三十分钟。
参与者:
孩童的人数取决于有多少『看护者』教练,以及你是否信任孩童不会在跑道上冒险。在这项活动开始不久之后,一个教练就可以在障碍跑道上,看护最多高达四名学生新手。我们经常使用年长的学生作为看护者。
准备工作:
你需要利用表面平滑的木头或是厚木板,建造一个基本的障碍跑道。你需要可以用来增加高度的手段,但是同时又要让它们能安全固定在地上。你可以到我们网站www.ConneClion—scenler.com上的『活动』(Aclivities)部分看看,你可以找到相关的网址,提供建造障碍跑道的计划。
教练指导:
在这项活动中,教练需要仔细考虑他们打算设计的『跑道』的高度、宽度、以及摆设位置,主要目的是要建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结构体,但是同时不会让孩童感到害怕或是有危险之虞,该结构体必须能带给孩童足够的焦虑感,他们才会渴望并且专注于教练的陪伴看护,但是又不可以产生过度的恐惧感,让孩童完全得不到乐趣。如果需要的话,首先可以从最低的高度开始,然后再慢慢增加高度,让跑道变得愈来愈有挑战性。你要确保自己不要碰到孩童,但是要随时保持在能够轻易接触到孩童的距离,以便在有需要时能够稳住孩童及抓住孩童。教练应该要位于地面上,在孩童的正前方,刚好让孩童抓不到你的范围。
变化:
另外一种变化是由一连串的小径所构成,尼尔.沙漠博士所发展的方式就是其中一种。尼尔利用学校拥有的两英亩小型森林,将这片森林发展成一座迷宫,由超过两英哩的小径穿过森林所构成。学生们走进森林里之后,必须在路径中好几个地方参照成人的非语言脸部表情,才有办法得知该选择哪一条小径,以便走出这座『迷宫』。
难题及良机:
障碍跑道是增进运动神经技巧和感官整合能力的最佳办法,令人惊奇的是,在障碍活动其间,尽管孩童只能靠着视觉参照『看护者』来获得安全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看到孩童上升的社交意识感浮现出来。当孩童有所进展时,我们也让孩童参与跑道的设计、增加变化,最后还可以让他们加入新的要素。我们甚至还让他们协助建造跑道中的新要素。
障碍跑道变化范例
(所有道具皆处于升高的位置。)
○一片木板。
○两片木板窄端对窄端放在一起,两片之间隔着宽度不等 的间隔。
○两片木板排放在一起,孩童的脚分别放在两片木板上。
○接连好几片木板以不同的方向排在一起,木板之问隔着 宽度不等的间隔。
○接连好几片木板以不同的高度排在一起。
○在跑道中的某一处加入一个简单的『阶梯爬行』。
○设计一个变化多端的跑道。利用单片木板、两片木板、间隔、不同的高度、阶梯爬行、栅栏、『奶酪板』及其它物体,以创造更多的新奇感和挑战。
阶段目标
就像标题所提到的,第二阶段的活动最主要是用来增进孩童和J用他人做为首要参照点的能力,以便与世界沟通。在第一阶段,我们是基于乐趣和刺激感帮孩童建立起参照能力;而现在我们要发展新的动机,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观察我们这个社交领域。如果要能持之以恒地参照这个社交世界,刺激感是必要的动机,但是光有刺激感是不够的,其它人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甚至当他们没有带给你乐趣的时候,也是同等重要。在第二阶段,孩童会学习到你有能力降低他们的苦恼和焦虑感,并且增加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如果他们注视着你的脸和你的身体,你就可以带领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发现新的刺激,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避开危险。
活动简介
在这个阶段,孩童会学习到,假如他们没有监控周遭人们的所作所为,他们就无法预测或期待他们会发生的事情。许多第二阶段的活动会试着让新手意识到,他必须记下你的一切动向,甚至当你快速移动的时候也必须如此,孩童必须不停注视你的脸孔,另外一个#p#分页标题#e#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脸孔提供了关于周边环境安全、行为容许度等重要讯息,像是从事某些行为或是坚持某些行为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
我们在第二阶段所训练的关键技巧中,有一项是注意力快速转移。当我们在进行某些任务或活动,同时又想要监控我们周遭社交世界的一举一动时,注意力的迅速转移这时候常常占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当孩童学会了将注意力迅速从物体上转移到人身上时,他们比较有可能会在他们每日复杂的生活中持续参照他人。
到了第二阶段结束的时候,孩童就会在沟通过程中采取较为主动的角色,他们不会被动望着你的脸,要你提供信息,反而会学习去『主动』参照他人,对周遭环境提出更多的问题,孩童也会意识到他们是讯息的传递者,在这个阶段结束时,他们会学习到他们的睑孔是其它人的参照点,同时也是沟通效果强有力的来源。
关键提示
○学习将参照脸部表情和眼神接触做区分。
○限制语言沟通,以发展脸部表情参照能力。
○确保你的脸孔是有力的参照点,夸大你的脸部表情!
○无时无刻让新手有理由去参照你的脸孔。
○仔细观察你无意中提示孩童的数量。
○让新手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精通目光迅速转移,包括把目光从非社交活动转移至参照你的脸孔。
○当你在教导社会参照能力时,要小心不要进行任何竞争性的活动或是有目标需要造成的活动。
第一级,第二阶段,活动20
鬼鬼祟祟的同伴
活动重点
仔细监控社交同伴的动向。
发展实时环境中更强烈的社交意识与警觉心。
摘要:
我们训练的孩童中,常常有一些人会过于专注某一项活动或是某一个物体,而将整个世界置于九霄云外。如果你试着要『闯入』或干扰这个孩童封闭的系统,你会有受不了的苦头吃.这项活动让我们接触『警觉心』的概念,这项技巧需要我们将注意力一分为二, 『前景』注意力是用来专注于主要活动的,『背景』注意力是要我们预留一些注意力,并且固定一段期间去监控周遭环境的潜在变化。在这项活动中,前景的任务是用懒骨头建造一座山,一位教练和一位孩童先挑选懒骨头,然后小心搬运至房间的另外一侧,再小心地将懒骨头堆成一堆,就像先前的『懒骨头山脉』活动一样,当懒骨头堆完了之后,如果孩童愿意的话(同时身材也要够小),可以爬上懒骨头堆的最顶端去,不过,这个地方有一点不一样的转折,要是孩童没有持续观看他的同伴的话,他的同伴或是另外一名教练就会悄悄把懒骨头拿走。
参与者:
这项活动可以让两个人或三个人一起进行。其中一种足由教练身兼同伴和小偷,帮忙孩童搬运懒骨头;另外一个方式是由一个教练担任同伴,另外一位教练则扮演『懒骨头小偷』。这两种版本我们都会详加叙述。
准备工作:
如果你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包括你自己共有三个人的话,你必需决定到底是要跟两个孩童一起进行活动,还是其中一位是助理教练,助理教练可以是一位能力较强的孩童或是成人。
双人版本教练指导:
依照需求状况,用视觉或是用语言指导孩童抓住懒骨头的一端,你则抓住懒骨头另一端,接着一同抬起懒骨头开始走路,把懒骨头搬运到房间的一个角落,并且堆成一堆。
经过几次『风平浪静』的搬运之后,开始进行以下变化。
每次当孩童停止看你的时候,把懒骨头从孩童手中抽走,并跑到房间的其它地方去,唯一能让你停下来的办法是用他的眼神把你『定』住,然后走到你身旁去,带你重回搬运懒骨头的正途,让你继续搬运懒骨头并且堆成一座小山。每一次当你们把懒骨头放到懒骨头堆上时,你们两个人要把懒骨头摆放整齐,然后一同走回等候搬运的那堆懒#p#分页标题#e#骨头的地方,要是在你们回程的时候,孩童离开你的身边,走到别的地方去,你要快速跑到『小山』那里,把刚刚摆好的懒骨头『偷』走。当小山达到合适的高度后(取决于孩童的年纪),如果孩童愿意的话,你可以帮助新手爬上小山的顶端,然后再轻柔地把他带下来。
三人版本教练指导:
教导孩童进行『懒骨头山脉』这项基本的活动,这项活动一开始是在房间一端堆满一堆懒骨头,目的是要让同伴们挑选一个懒骨头,一起抬起来,一起搬运到房间的另外一端,然后堆成一堆。一旦同伴有能力进行这项活动时,你要告诉他们你是『懒骨头小偷』,如果孩童没有用眼睛抓住你的话,你会偷偷跟在他后面,把懒骨头偷走,要是孩童真用眼睛抓住你,他的眼睛有能力可以把你定在原地,当你数到十就会解除。
变化:
另外一种目标相同的变化就是利用软球来进行接球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你要把球丢得高高的到空中去,当你把第一颗球丢到空中的时候,另外一只手要握着第二颗球,大约丢了五次之后,就把第一颗球丢得高高的,当孩童的视线随着球移动时,把第二颗球丢向孩童。让孩童有同样的机会可以对你做一样的事,如此一来,会让一个简单的接球游戏变得刺激万分。
难题及良机:
如果孩童有自我调控能力的问题,变得过度兴奋的话,你可能需要放慢活动的速度。
第一级,第二阶段,活动21
偷袭鬼
活动重点
○全神贯注于活动时能够监控社交环境。
○注意力的迅速转移。
○提高警觉心。
摘要:
现在我们进入『警觉心』训练的一个更复杂的版本。如同我们在上一个练习中所提的,孩童常常会特别专注于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将其它所有人和所有事情都抛到九霄云外,在这种状况之下,要是想干扰他们或是干扰他们的改变过程的话,有可能会是一场恼人的梦魇。『偷袭鬼』主要是训练维持分散注意力的能力,即使当你正在进行非常吸引人的事情,也是一样要维持分散的注意力。我们希望这项活动的『游戏』本质,会让孩童感到注意力转移是种正面的经验,可以不断重复练习。
参与者:
教练和孩童。
准备工作:
找一个可以让孩童专心程度中等的活动。因为我们希望目标能圆满达成,所以我们不要一开始就选择孩童最喜欢的活动来进行。你要避免使用任何孩童非常着迷的活动,或是孩童完全没见过的活动。
教练指导:
这项活动共有三个步骤:
口步骤一
先警示孩童你要玩一个游戏,游戏中你要扮演『偷袭鬼』,而且你所做的事情就是试着偷偷靠近他。就像前一个活动一样,孩童有能力用他的眼睛将你『定』住,让你回到你一开始的位置,但要是孩童没有在你接近他之前抓到你的话,你就会做一些『偷袭动作』,像是一些稍微恼人的动作,如搔痒、或是拿走一样孩童正在使用的游戏用品。你要确保你的行为只能稍微恼人,不会让孩童愤怒或是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
口步骤二
现在让孩童坐在一块方形地毯上,并且把你选择的活动用品放在方形地毯的前面,摆设方式要让孩童进行活动时背向你。等你认为孩童已经全神贯注于活动的时候,再逐渐悄悄靠近他。取决于该孩童自身的能力,你可以依照所需状况调整你鬼鬼祟祟的程度,甚至可『伪装』你自己,躲在家具后面,或是躲在『移动的』懒骨头后面。要是孩童对你进行的方式并不怎么敏感,你要在行进中变得更吵闹、明显一点,如果有需要的话,你甚至可以使用一些『出其不意』的动作,像是噪音、假装跌倒、说一句话,来让孩童得知你正在靠近。你也可以使用愈来愈强的鼓声,当你站着不动的时候,鼓声是柔和稳定的,不过当你靠近的时候,鼓声就变得愈来愈吵、愈来愈快。
口步骤三
要#p#分页标题#e#是孩童愿意的话,你们两个人可以对换角色。
变化:
要是你想要增加一点刺激感,而且又不介意衣服湿掉的话,你们两个人可以各拿一把水枪,这时候孩童就不是用眼睛把你定住,而是用水枪来射你,而当你挨到孩童身边时,也是用水枪来射他。你要确定孩童知道他不可以离开他坐着的那块地毯,这并不是一场你追我跑的游戏。
难题及良机:
你要确定你所选择的『偷袭』活动不是孩童喜欢的,要不然,你可能会发现你所进行的游戏会变得不太一样,孩童会故意移开他的眼神不看你,以便让你成功地溜到他身边,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变化,但是你要先确定你想进行的是这种版本。
第一级,第二阶段,活动22
消失的教练
活动重点
○参照成人以获得安全稳定感。
○增进警戒心。
摘要:
孩童有可能会因为他们尚未学会如何随时注意重要的成人之动向,而感到焦虑和挫败。这世界是个令人摸不清头绪的地方,但是对于陌生场所,孩童仍然缺乏一种自然而生的瞥觉性,让他们无法判断其安全程度。这些孩童认为他们的父母会随时待在身旁,因此就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去观察周遭一切事物,也不会小心翼翼地在成人身旁移动。这种孩童就像是『晃神者』一样,他们要是在人潮汹涌的停车场或购物中心四处乱跑,并不足奇。这项练习的设计,是要增进孩童的了解,让他知道必须用眼睛去注意他父母的动向,否则其后果会不堪设想的。
参与者:
一位父母和孩童。
准备工作:
你需要在整个房间里散置一大堆懒骨头,进行这项活动的场所最好是一个相当昏暗的房间,如此你才可以在孩童不注意观看的时候,快速『消失』在孩童身旁。
教练指导:
这项活动共有五个步骤:
口步骤一
你要跟孩童一起坐在一张小型、空无一物的桌子上,然后再开始这一项活动。你问孩童: 『你要不要飞?』我们这里指的是第一阶段的『摇荡飞翔』练习。
口步骤二
握住孩童的手,然后朝着一堆懒骨头的方向移动,大约在距离懒骨头五英呎的地方,你突然跑走,并且躲藏在接近孩童的地方.
口步骤三
孩童可能不会马上注意到你失去踪影,但是会很快了解,要是没有你的话,就不能玩『飞』的游戏。通常孩童会折回原路找你,要是过了大约三十秒他还是找不到你,你要轻轻呼叫他的名字,要是他仍然找不到你,你可以打开一支小型手电筒,在空中挥动一下光线。
口步骤四
一旦孩童找到你,你要抱住他,情绪要很夸张很兴奋,然后再问孩童一次: 『要不要飞?』现在,则继续走向堆满懒骨头的地方。
口步骤五
当孩童愈来愈能胜任这项活动,而且愈来愈能察觉你失踪的时候,你躲藏的频率要愈来愈高。
变化:
我们所治疗的孩童中,其中一位的父亲提供了这个非常好玩的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张全尺寸的弹簧垫,外加音乐。父母和孩童一起在弹簧垫上弹跳,当你们在弹跳的时候,要面对面,并且随着音乐愈跳愈高,要是孩童没有继续用眼睛望着你,你要『消失』到弹簧垫下面,直到他发现你。
另外一种变化则需要一台手推车,或是超级市场的购物推车,孩童要坐在推车上与你面对面,视线范围与你同高。一开始,你要用之字形曲折地推着手推车跑步,让游戏变得刺激,然后在你这么做的同时要和孩童一同大笑,当孩童的目光离开你的脸孔时,你就蹲到手推车下方,当孩童的眼光回到你身上后,就重新开始这项活动。通常孩童需要借着声音或是身体触摸来让眼光回到你身上。继续进行这项活动,跟孩童一起享受共同的欢笑,并且继续在孩童参照能力消失时躲起来。
难题及良机:
具有高度语言能力及控制欲较强的孩童,可能会反抗这种干预活动进行的动作,发脾气会让学习效果大#p#分页标题#e#打折扣。而且要是这种现象变得明显的时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项活动进行得过早,你们可以先回到第一阶段,并且复习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尝试进行这项活动。运用这项活动来训练孩童利用脸部表情的能力,并不是只局限在某一段时机,而是可以长久训练下去。绝对不要躲在孩童视线范围之外的地方,或是躲在孩童有可能会碰上不安全状况的地方。
第一级,第二阶段,活动23
救我
活动重点
○获得安全稳定感的社会参照能力。
摘要:
我们都曾经在营火旁边,享受营火故事所带来的感染性情绪,这种受到控制的恐怖感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刺激感,以及加强了情感上的结合。我们最喜欢的游戏中,有一个可以将这种刺激感重现。 『救我』(我不要被怪兽吃掉)会让孩童在期待怪兽的出现时,感到刺激的情绪。当孩童成功击退怪兽,得到一种成就感的时候,活动的乐趣也随之加倍。然而,要是没有先花点时间教导孩童,要他在召唤怪兽前、小山摇晃、及怪兽出现这三个关键时刻,将目光在小山与教练之间转换的话,这项活动就会失去重点。
参与者:
两位教练和一个孩童。
准备工作:
这项活动需要准备八个懒骨头、两张长方形的地毯,外加几个面具,面具的外观要令人感到刺激但是并不可怕。懒骨头要堆得高高的,形成一座小山似的栅栏,小山后面躲着『怪兽』和面具,在山的另外一边,孩童和教练则坐在地毯上,面对着小山。
教练指导:
这项练习共有五个步骤:
口步骤一
这出好戏一开始, 『怪兽』就躲在懒骨头后面,睑上戴着一副面具,然后就开始发出一些邪恶的咆哮声。坐在孩童身旁的教练要惊叫: 『糟了,有怪兽!我们要怎么办?』他们可以紧紧抓住对方,以增加紧张程度,并且将目光从对方身上转移到懒骨头山去。
口步骤二
怪兽从山的后面大叫: 『你叫什么名字?小弟弟(妹妹) !』当孩童回答后,怪兽要回应: 『(名字),我要把你抓起来吃掉!』接着,怪兽开始摇晃小山,并发出可怕的叫声。
口步骤三
在无预警的]情况之下,怪兽要戴着面具突然从小山后面跳出来,并且试着去抓住孩童,把他拉回懒骨头山后面,而怪兽也只能在这里吃孩童。怪兽应该要在一边追捕孩童的时候,一边说出以下内容: 『我要抓到你,把你带到我的山上去,我只能在山上把你吃掉。我肚子非常饿,别跑,让我把你吃掉!』
口步骤四
教练和孩童要一起合作,以便打败怪兽。当怪兽抓到孩童,从教练手中把他带走后,就开始往回走,这时候教练要喊:『我会从怪兽手中将你救出来的!』接着就把孩童抓回来并说:『怪兽、怪兽,上山去!』这几个特殊的咒语打败了怪兽,并且逼迫怪兽回到山上,当怪兽走回山上的时候,要一边向另外两人说: 『现在,我必须离开,一直到你说: 『怪兽、怪兽,下山来!』我才可以回来。』
口步骤五
教练和孩童回到他们的方形地毯,怪兽回到小山的后面。教练问孩童想不想说出那个咒语来召唤怪兽: 『怪兽、怪兽,下山来!』教练和孩童最后还足会说出这个咒语,让这个游戏再重新开始一次。
变化:
教练和孩童也可以变成山中的『怪兽』,联合起来对付他们的对手。为了要以『怪兽小组』来行动,孩童需要接受为他挑选的面具,并且利用教练下达的非语言暗号,来得知何时该摇晃小山并进行攻击。 怪兽也可以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举例来说,这场游戏已经建立了一个可预测的顺序,就是先摇晃小山,怪兽才会出现,但是有些时候,怪兽可以直接跳出来,不需要摇晃小山。为了避免这项活动变得过于容易预测以及俗不可耐,怪兽也应该在出乎意料#p#分页标题#e#的地方出现:有时候从山顶上出现,有时候从山的另一边出现,或是直接从其它地方出现。
难题及良机:
要是孩童惧怕面具的话,要小心分析原因。尽管在脸上戴起预料之外的『面具』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认为教练绝对不应该使用血腥的面具,即使孩童并不会对这种面具感到害怕也是一样。还有,另外一项时常会造成活动进行困难的障碍,就是孩童会有想把面具拿走并且接管游戏的欲望,如果能小心地将游戏介绍给孩童,而且一开始就能循序渐进的话,通常都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第一级,第二阶段,活动24
非语言式造搭
活动重点
对非语言沟通的敏感度。
社会参照能力的引进。
摘要:
参照能力与眼神接触最大的不同,在于参照能力是经由察看你社交同伴的脸孔,以获得重要的讯息,像是他的感觉、他做的观察、他的欲望等。在这个介绍非语言沟通的活动中,我们并不会由教学来教授参照能力的重要性,而是利用直接的经验来教授。我们并不会事先解释我们的行动,反而直接去沟通,用清晰的邀请方式,让孩童去察看我们的脸孔,并从中析出必要的讯息。
参与者:
教练和孩童
准备工作:
你所需要的足一堆积木。孩童必须有能力面对面与你一起坐在桌子旁,不会坐不住而跑掉。
教练指导:
这项活动共有三个步骤:
口步骤一
在桌上靠近你的这一端把三块积木排成一排,然后用夸张的方式把你的手放到背后去,让孩童了解你不会使用你的手。
口步骤二
现在你不可以使用任何话语,而要使用音效、头部动作、点头、摇头、脸部表情等来跟孩童沟通,让他知道你要他取走这三块积木其中一块,看你能不能传递讯息给孩童,让他知道你要他把那块积木放到他面前。只有在别无他法的时候,才可以用手指头去指。当他把那块积木放到他面前时,重复这个步骤,要孩童移动另外一块积木,这次看你能不能让孩童知道,你想要他把第二块积木放到第一块的上面。第三块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口步骤三
用五块积木来重复相同的程序,以便在孩童面前创造一个五块积木的小塔。你要确定孩童拿的积木是你指定的那一块。
变化:
如果孩童愿意,你可以试着将游戏的角色反过来。你要禁止孩童说话,但是除了允许孩童使用声音和脸部表情外,还可以用手指头指。
难题及良机:
要是孩童对你的音效、头部动作、手指动作都不以为意的话,你一开始可能需要另外一位教练,让他把孩童的头转到正确的方向,以便能注意你的沟通行为。要是这种情形发生,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加强第一阶段的活动。
第一级,第二阶段,活动25
我的目光有奖品
活动重点
○跟随社交同伴的目光。
○使用非语言提示来解决问题。
摘要:
大家常常会提及眼神接触的重要性,我们则认为,如果仅教导凝视他人的眼睛的话,会造成社交『死路』。我们所强调的是在教导孩童的时候,让他们知道,从观看社交同伴的眼睛、脸孔、身体可以得到许多收获。至于要如何让孩童观看他人的眼睛呢?这项活动所提出的关键理由就是,这么做的话可以让你得到非常有趣的东西。
参与者:
教练和孩童。要是你不相信孩童可以离开房间,并且在外头等待,直到你叫他进来的话,你就需要一位助理教练。
准备工作:
你需要六张懒骨头、两张方形地毯,以及一些孩童可能会感兴趣的物品。在整个房间里随意摆放懒骨头。
教练指导:
这项活动共有三个步骤:
口步骤一
向孩童解释说他的工作是找寻#p#分页标题#e#一个藏起来的物品,在孩童离开房间之前,先让孩童看过该物品,接着,让孩童离开房间,当他回来的时候,让他坐在你身旁的方形地毯上。跟孩童解释说他只有一次机会去寻找该物品,至于该物品的藏匿地点,只能从你脸上得到线索。当新手在房间外面的时候,把一样物品放在懒骨头下面。
口步骤二
现在让孩童回到房间来,并且与你肩并肩相邻而坐。告诉孩童,要等你表示可以站起来了,才可以开始寻找。要确定孩童有参照你的脸。你要用一种高度夸张的方式,先看看孩童,绽放微笑,接着用热烈的态度,望着藏有物品的那张懒骨头,现在向孩童暗示说可以开始寻找了。要是孩童无法跟随你的目光,而开始在其它的懒骨头寻找,你要马上叫孩童停止寻找,回到方形地毯来,这一次你要指着正确的懒骨头,然后暗示孩童开始寻找。你要继续进行这项练习,一直到孩童能轻易跟随你的目光,到你指示的物品上去。
口步骤三
一旦孩童能轻易找到奖品,角色要互换,你到房间外去,让孩童把物品藏起来,等你回到房间坐下,孩童的目光要朝向藏匿地点,以便暗示你应该寻找的地点。
变化:
当你们两人准备之后,你们可以将此活动修改为『我的脸有奖品』,在这个变化型中,你微笑和皱眉头的程度可以提供孩童讯息,让他知道他到底距离物品是远还是近。你的笑容愈大,孩童就距离奖品愈近;你的眉头愈皱,就表示孩童离奖品愈远。我们还有一个变化叫『跟着我的声音走』,在这个变化型中,不可以使用语言,但是要用声音大小和音调来指出孩童在搜寻的时候到底距离奖品远还是近。
难题及良机:
如果孩童不是用视觉来参照的话,你需要先花点时间教导他,让他了解用手指示方向的意义,并且朝着你手指的方向找到物品。你要记得一开始所指的物品要非常靠近,然后再渐渐加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