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自闭症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选择游戏目标
通过本月指导家长的培训工作又使我进步了不少,比如:在上周做游戏《拍墙比赛》。在做游戏时,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节的孩子通过老师的几次示范很多孩子都能明白了游戏规则,做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目标了也就是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是要拍一下对面的墙要赶快回来,而相对来说第三节的孩子程度较为弱一些,他们不能很好的来完成游戏的要求,并且课堂会出现家长们在批评孩子的的现象,你怎么就不会等,这个时候就值得指导老师深思了。有现象,要分析,再找解决的策略!
游戏《拍墙比赛》教学计划;
n游戏目的:在集体中的参照意识、参与意识以及秩序感的培养;等待意识、轮候意识的建立;提高孩子竞争意识以及做事情的紧迫感;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调控能力。
n参加人员:孩子 家长 两个组织者
n游戏准备:小鼓一面,地板线一条,一墙面等。
n游戏目标:
1、 小组赛时能够独立的在与他人击掌后跑到对面拍墙返回并与下一个孩子击掌,然后到队伍里面站好;
2、 个人赛时能听老师喊“预备开始时”跑快去对面拍墙,并及时回来!
n游戏过程:
n1:大人带孩子沿红线站一排站好,由组织者以趣味化的形式,(例如:十个小矮人的儿歌)按孩子的平均程度点名字,将孩子分为两组成纵队站好。
n2:组织者介绍游戏规则及方法。组织者:现在我们十个小矮人要来比赛,看那一队的小朋友跑的最快,游戏规则是第一个小朋友在听到鼓声响以后,马上跑到对面拍墙然后返回和第二个小朋友击掌,由第二个小朋友继续进行游戏,以此循环进行游戏,哪一队最先跑完为获胜队。(先由大人来示范游戏→大人和孩子共同参与游戏→在语言提示下孩子参与游戏→独立参与游戏)
n3:组织者向陪同孩子参与游戏的大人讲解目的以及指导要求:此游戏所需环境简单,但是在游戏过程中的细节却要时时注意,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激情,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肢体协助,多引导孩子观察集体中的其他小朋友,轮到自己的时候伸手与他人击掌、拍墙、在队伍中站好等等细节,同时要时刻关注孩子,观察孩子,分析孩子现阶段所需的协助方式,另外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n4、组织者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游戏。
n5、一对一挑战赛等
n6、游戏拓展:※当孩子可独立进行游戏时,在活动场地设置适当的障碍物以增加游戏难度,同时也可进行个人赛和淘汰赛。
通过一个星期的游戏过程,发现孩子对于老师指定的两个游戏目标一半的孩子都很难完成,家长的对孩子的埋怨也就开始了,这个时候老师的指导解决策略就是将游戏目标用ABA来分解,并及时知道给家长,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有手把手辅助到主动完成游戏目标过渡,比如:游戏目标(1)我们来分解,不会做游戏的孩子如;乔文泽,妈妈在这过程中做的较好,先手把手辅助孩子完成游戏游戏过程,通过一节课的几次游戏孩子就熟悉的游戏过程,并且在第二天时就能在妈妈的示范下做拍墙的游戏了(这也是一个游戏的分解成的一个小目标)。有的孩子可以在示范下完成游戏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试着用手势加语言来提示孩子完成,比:灿灿,可以在外公的语言提示下完成游戏了。有的孩子可以在距离提示下完成游戏,如:徐行,不需要姑婆跟在后面,只需要姑婆在红线这边来提示孩子,就能很好的来完成游戏。有的孩子能独立完成游戏并且能很好的与同组的小朋友击掌,那么就要考虑到孩子在竞争意识方面的练习了,如:李昊辰、闫于君、电电等小朋友,这个需要一步一步过渡,如果我们对于一个需要手把手辅助来完成游戏的孩子来说开始就站在红线这边用距离提示的方式去去让孩子完成游戏,有的孩子接受能根本没有在这一步,这样让孩子跨越式的完成高目标,的确有点难度,有时候孩子的异常行为也会随之而曾,比如有的孩子需要手把手辅助,而妈#p#分页标题#e#妈没有,孩子会出现乱跑,开窗户等行为。所以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程度来选择游戏目标,这样将大目标分解化孩子才能更容易往大目标进步!
通过老师的指导,现在家长们埋怨孩子不会的现象没有了,因为我们的孩子都在一步一步往上进步着,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个游戏目标,这样我们做游戏时就会感觉不到难了!在这样没有压力的游戏氛围中学习才会感觉到快乐!由于我们孩子的接受能力确实有限。在教研组给我们专项课老师开会时,王彦老师给我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每个星期每个月游戏不在乎多,而是让孩子真正得到锻炼才是最主要的,会议之后很受益,这也是我今后要改进的,游戏中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能得到软性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