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 1、常常举起手或松开握着的拳头 2、玩手和玩手指 3、短时间地抓住拨浪鼓并注视它 4、会用手抓握和松开 5、能抓一臂之外的邻近的东西 6、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小球 7、会在桌子上扔开小木块并再拿起来 8、会翻书 二岁: 1、会用食指准确地触摸小的东西 2、有目的的拿画笔,但不很准确 3、会模仿把小豆子(或小扣子)丢...
2004-08-23
一岁: 1、目光能跟随运动的物体 2、认识熟识的人 3、注视身边的物体 4、目光跟随滚动的球 5、对于面孔消失时有反应(如会玩藏猫猫的游戏)、 6、主动地要得到一些东西 7、当一个勺子从桌子上掉下时能用眼睛看着 8、对镜子里的像有反应 9、能够拉起用绳子系住的玩具 10、拿开一块手帕,因为下面盖着一块木块 11、用一根...
2004-08-23
一岁: 1、本能地啼哭,对不同的刺激有哭的反应 2、对声音有微笑的反应 3、能够确定声响的方向,并可以把头转向声音 4、能够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5、见到食物有要吃的反应 6、呀呀发音,能够发出多种声音 7、能发双音(如:妈妈,大大) 8、低声喃喃自语 9、听音乐时显得很高兴 10、对词语和手势有适当的反应(如:在讲再见...
2004-08-23
感觉统合在不被人所知的今天,已经开始被许多的人所了解。那什么是感觉统合呢?简单的讲:你看见桌上的钢笔后,钢笔作为一个信息被准确无误的传入大脑,通过大脑的统合(分析组合、加工)后,大脑在指挥人的手拿起笔。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那准确的定义应是:指将人体器官部分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的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作出...
2004-08-23
1.要随时观察孩子在训练中的表现,特别是儿童的发展变化,往往是非常细微的。一个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评价自己孩子的发展时说: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只是非常的微小,只有用心来体会才能发现。要观察的内容是:(1)生理的变化:运动的内容、运动量及方法是否合适。(2)行为的变化:不良行为是否得到矫正,期望行为是否出现。(3)心理的变化...
2004-08-23
1.亲情接纳法。教师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情感,使孩子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之积极的配合训练。2.正强化法。教师运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训练并使其良好的行为得以保持和发展。3.榜样示范法。当某些孩子对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或产生畏惧退缩时,教师请表现好和会玩的孩子先玩(作),以此制造出活跃的气氛来影响和带动...
2004-08-23
1.基本动作:走、跑、跳、钻、滚翻、滚动、爬等。2.平衡运动:走平衡木、攀登、单脚站立、基本体操等。3.器械及球类:跳床、滑板、滑梯、跳袋、转筒、悠千、传接球、推球、踢球、跳绳等。4.模式训练:由5人操作的被动式训练。
2004-08-23
(一)促进大脑发育粗大运动能力与儿童生长发育紧密相关。例如,正常的儿童应该是3个月开始翻身,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0个月会站立,一岁多会行走,一岁半会自如行走,两岁会跑。试想,一个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肯定是大脑神经出了问题。这就说明,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动作能力是反应其生长发展...
2004-08-23
提到运动,人们不会感到陌生,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已是人们生活中的至理名言。但人们对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锻炼身体,少得病这一层面上。其实,运动对生命的意义绝非仅此一点,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锻炼身体,少得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运动能力的发展与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运动的发展是人类各项活动...
2004-08-23
仪欣和斐斐约好一起带孩子到森林公园去玩,然后中午去麦当劳吃午餐。两个好朋友自从各自生了小宝宝之后,就没再见过面了,因为孩子还小,出门不方便,小婴儿的抵抗力差,也不适合到公共场合。好不容易现在斐斐的女儿已经满周岁,仪欣的儿子也10个月大了,趁着今天天气好,出门去走走,也可以交换一下育儿心得。 见了面之后,仪欣发现斐斐...
2004-08-23
自闭症儿童常因社会情境解读能力不佳,而跟不上团体的律动;中低功能者对于一般活动所涉及的人事时地物,常茫茫然不知所措,需要进行行为的管理与组织的训练,才能让他们成为团体的一员。以下讨论训练的重点及策略。1.空间:自闭症儿童学习与生活的空间要尽量的结构化,不要过于复杂,不同空间的区隔要明显,例如使用隔间板、书架...
2004-08-23
站稳第一步-生活自理训练1.暑假时就要带孩子使用不同场合中不同型式的马桶(包含蹲式及坐式)与水龙头,分辨男厕及女厕,并处理自己如厕的清洁。2.先练习戴帽子,这是上放学时需要的。4.上小学要着制服,因此让孩子练习穿有钮扣及拉链的衣服。与课业相关的必备能力1.学会辨认及书写自己的名字。2.让孩子知道如何填写一年、班、号及姓...
2004-08-23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知行联系,学思结合的重要性,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这一训练理念,就是借助于智能学具这一载体,进一步深化了”理解与思考的功力。自闭症儿童学会理解和思考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自闭症儿童感知觉、言语发育不良、思维具体、实践有局限性、自控能力差等...
2004-08-23
在了解到孩子在如厕问题上发生困扰的环节之后,就应该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训练时把握技巧和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即细心观察、及时提醒、辅助到位、持之以恒。以感知及传达阶段的训练为例: (1)细心观察:观察孩子在排泄之前通常会有哪一种或哪几种表现,...
2004-08-23
孤独症儿童能否独立完成在厕所里大小便的过程,不仅关系到减轻父母及陪伴人员的护理负担,更是孤独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环节。正常的儿童在三岁时大多数都能独立排尿,四岁左右能独立排便,到六岁时已明确地知道应该或必...
2004-08-23
孤独症患儿对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比正常儿童要晚得多。他们可能都四五岁了还不会自己吃饭、穿脱衣服、上厕所等等。给父母带来很大负担。又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人进行独立生活的最基本能力,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患儿掌握这些技能,为今后适应社会打...
2004-08-23
① 没有一种专门的“孤独症训练法”,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切入,首先涉及特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儿童发育发展心理学等。关键是训练者一定要有丰富的孤独症知识和丰富的临床训练经验。 ②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差异很大,所以训练方案必须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即因人而异。制定训练方案之前,被训练的儿童应经过专业工...
2004-08-21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
2004-08-21
一、写在前边的话 一提到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往往使人想到的就是教孩子发音说话,学会用言语交流。而对于那些长期没有口语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则很少想到利用代偿手段来积极地帮助他学会与人交流。其实,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应以改善交流障碍的实用能力为目...
2004-08-21
1》饮食方面 A:个人认为清淡食物,可减少孩子血管内血脂浓度,有助于孩子血管内和心脏血液流畅,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不宜进食过多在胃部及消化系统分解化合时消耗过多能量的食品,如多吃水果,蔬菜类,适当减少过重油脂类和肉类。“进食过多在胃部及消化系统分解化合时消耗过多养料”这一原理是不是“饥饿疗法”的生理机能基础的体现。大家不...
200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