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程序本研究分准备阶段、正式实验、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三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89.8~89.10)正式实验前,需准备场地、材料,训练施测及实验、评分人员,并选取合适的样本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搜集基本数据。(二)正式实验(89.11~90.4)1.先进行5分钟之自由游戏,从受试碰触第一个玩具起计时5分钟。事后以...
2005-03-03
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之研究对象为生理年龄28至96个月,以修订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乙式)测得语言年龄在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一般儿童及智障儿童各28名为受试。28名自闭症儿童中,有22名男生,6名女生,男与女的比例约为3.5:1,生理年龄之分布由最小的43个月至最大的96个月,平均65.3月(SD=15.2...
2005-03-02
三、自闭症儿童表征性游戏的发展以Piaget(1962)的理论而言,一般儿童约自18个月大时开始表征性游戏;Wing等人(1977)的研究也发现,不管是自闭症组或是智障组,语言理解年龄在20个月以下者,均无法表现出表征性游戏,影响所及,后人有关自闭症儿童表征性游戏的研究,也尽量加上心理年龄或语言年龄配对的对照组,或设法...
2005-03-01
二、表征性游戏中的物品替代游戏Piaget(1962)对于表征性游戏架构最完整的模式。Piaget(1962)发现婴幼儿在感官动作期的第六期(18-24 个月),已由感官动作层次的智力,变 成运用表征智力(representational intelligence)。在前一阶段(感官动作期的第五期,...
2005-02-25
二、研究问题(一)语言年龄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在自由游戏时的表现如何?和对照组相较有何差异?(二)语言年龄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在引发游戏时的表现如何?和对照组相较有何差异?(三)何种引发策略较能引发自闭症儿童产生表征性游戏?三、研究假设(一)语言年龄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自发性的表征性游戏质与量均...
2005-02-24
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在了解语言理解年龄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在自由游戏及引发游戏时的游戏行为,并探讨原先在自由游戏时不能表征性游戏者,是否能在引发游戏时表现出物品替代行为(表征性游戏的一种)?并比较何种引发策略效果较佳。并以同语言理解年龄的一般儿童及智障儿童为对照组,观察其间之差异。本研究以修订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为...
2005-02-23
游戏治疗模式众多,其中又以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TPBA(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assessment)模式最适合学前阶段的特殊孩子,其特色乃根据观察订定游戏治疗的目标,作法如下:要进行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模式(TPBA),需有一个设备齐全,且空间够大的教室。为了...
2005-02-21
利用游戏的方式,可以提升自闭儿的社会性能力;今天我们再来说明社会性游戏的引导方法。 社会性游戏指的是儿童与他人共同进行游戏的能力,一般可以分为单独、注视、平行、共同焦点、共同目标等五个层次,内容如下表所示。游戏时,一般儿童都会有这五种的社会性游戏行为出现;但自闭症儿童较常出现单独玩、注视...
2005-02-18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往往比社会性能力好;有些自闭症儿童即使智商很高,但与人的互动仍然不好,很难交到朋友;因此,社会性技能的训练,就成为最优先的教育目标了。今天要介绍的是如何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性能力的训练。 游戏可以分为认知性游戏与社会性游戏两类;认知性游戏谈的是游戏的复杂度,社...
2005-02-18
...
2005-01-26
痴迷网络游戏不愿与人交往 网络让不少沉迷其中的青少年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 “网络孤僻症”不可小视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江华瑶族自治县罗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年仅14岁的儿子因为痴迷网络游戏,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跟人说话,做父亲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总想逃避集体生活 心急如焚的罗先生告诉记...
2005-01-24
游戏中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 “过关斩将”,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第一关:走“平衡木” 两块大约长2米宽15厘米的长条木板对接在一起,中间和两头最初先垫两本书,让孩子在木板上走。 作用: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感觉和本体感。“平衡木”的高度和长度可根据孩子表现情况逐渐增加, 从而有效改善孩子视觉判断不良、胆小...
2005-01-21
光着脚丫子玩耍,是许多孩子的“嗜好”,可父母却不让,理由很多,也很有道理:不卫生、怕孩子踩到尖锐的东西、怕孩子的脚受冷而生病…… 其实,孩子赤脚玩耍不仅是出于好奇,更是一种锻炼。在日本,“赤脚”已成为一门正式课程,登上了国立学校的大雅之堂。如著名的爱知大学附属幼儿园不惜耗资700多万日元,将院内的 水泥地面撬开搬走,...
2005-01-04
一、了解特殊儿童的游戏发展-孤独症孤独症儿童游戏的玩法很固定、刻板,依自己的方式玩,如:摇晃小汽车,缺乏功能性玩法。孤独症儿童游戏时呈现相似的特征,缺乏自发性、弹性、想象力和社会能力(Wolfberg, 1993)。给予孤独症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孤独症儿童有重复的刻板性行为出现(Frith, 1989)。Sigman ...
2004-12-08
壹、整合性游戏团体哲学—透过游戏增进融合 游戏是儿童的天赋本能与学习媒介,透过游戏儿童与周遭人事物产生互动,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Vygotsky(1966, 1978)认为透过引导与协助,儿童由游戏中发展出最近发展区(Z...
2004-10-05
幼儿园体育工作的“育体”任务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与体育游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逻辑上是包含关系。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都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
2004-09-20
【作者简介】叶平枝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475001)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系列幼儿集体游戏对矫正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探讨在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由幼儿教师编制并实施幼儿集体游戏来矫正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结果:运用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可以比...
2004-09-08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个旋律,出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非常熟悉,那个时代的跳大绳、打口袋、丢手绢、找朋友等游戏更是人们幼年时美好的回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群体游戏还能在生活中看到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用了两周的时间进行了探访和调查…… 曾经的游戏少有人玩 ...
2004-08-31
行走游戏能起到转移目标,激发孩子兴趣,以达到让其走路的目的。 开火车游戏: 大人在前,孩子拉着大人的双手或衣服在后,用脚尖碎步儿走。大人可以在途中不时地报个站名,则会令孩子兴致更高。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踩影子: ...
2004-08-31
找妈妈 游戏目的: 发展孩子的视觉能力,加深再认模式,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游戏内容: 妈妈走近摇篮,俯下身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注视自己的脸。呆一会儿,妈妈把脸移到孩子的一侧,如果孩...
200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