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正性强化法 正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或称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即运用正性强化原则,每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
2006-04-06
(三)冲击疗法与暴露疗法 冲击疗法(implosive therapy)与暴露疗法(Flooding Therapy)均为以恐治恐的方法,亦是系统脱敏法的一种变型。Stampf 1975年认为,当病人体验到最可怕的恐惧时,看到自己仍安然无恙,恐惧便会降低或消退。因此他提倡反复重现刺激,让病人重新充分体验全部不愉快的情...
2006-04-06
行为治疗专家经过实验与临床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现介绍十种儿童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一种逐步去除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技术。&nb...
2006-04-06
练习漱口和吞口水。 吹的动作——将乒乓球、纸张或羽毛等,放在台上让他们吹动。 将水彩滴在画纸上,向水彩四周吹散,构成一幅图画。 啜的动作——用饮管啜饮品,例如:奶昔、较浓的饮品。 舐的动作——将花生酱涂在唇边,鼓励将食物舐去。 咀嚼的动作—将牛肉干、芒果干等放在靠近面颊的牙齿让他咀嚼。 备注:避免酸性水...
2006-04-04
(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对自闭症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 (二)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
2006-04-04
在正确认识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原因及特点之后,训练孤独症儿童说话就要从培养他们对语言这一“东西”的兴趣入手,让他感觉到“说话”是很有意义的,让他们感觉到满足和愉快感,在辅导孤独症儿童“说话”时,任何强迫性做法都只会使他们对“说话”望而生畏,与老师或家长的想法...
2006-04-04
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首先谈对症治疗或药物治疗,并不是因为它能改变孤独症的病程、结局,也不是说它对孤独症患儿一定是必需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严重的行为和语言障碍,对孤独症来讲疗效更佳的行为矫治和教育训练的实施起到保证作用,也就是说,对症治疗可能是对一些有行为问题儿童治疗的基础。 对有行为紊乱、...
2006-04-03
心理治疗法(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reatment)在早期,由于心因论学说盛行,因此也直接影响到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所接受之治疗;在此时期,无论是直接针对儿童或间接针对家长,最普遍之治疗方法均为心理治疗法。但是此法并没有后续相关的研究支持其理论。 ...
2006-03-31
一、康复训练的方法 A. 医学方面 a 预防性治疗准备生育前的遗传学辅导,可令父母加强了解自己在生育上有没有缺陷或要留意之处。 b 注射帮助减少血清素的药物研究证明大多数儿童对这种药物没有反应,即使对少数儿童有反应,亦未能改变自闭症的基本缺陷;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药物对人体会产生毒性。 c 服用维他命B6研究发现维他...
2006-03-31
结构化教育训练: 课程是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的个人化的训练内容,该课程包括儿童的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交往以及情绪情感等各...
2006-03-13
我们海淀培智中心学校依照学生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和实际接受教学的能力,将学生分别编制在学科中心部和生活中心部。生活中心部的学生基本上是中、重度智障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偏低,接受能力差,认知速度慢。在教学中以生活自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和活动训练四个领域课教学为主。我担任生活中心部活动训练领域里的感知觉训练课教学工作。 怎...
2006-03-10
孤独症儿童的起病年龄早、症状奇特,个体差异大。怎样选择正确的教育训练方法,直接影响教育训练的效果。教育训练方法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一所桥梁,方法得当,就会使教育训练事半功倍。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主要是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大而决定的。选择对他们的教育训练方法时,要受到教育对象...
2006-03-02
对于7到13岁的儿童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动画片,游戏机,小人书都能使他们着迷,要想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是很难的。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如何合理地管教孩子,不是表现为不休的“唠叨型”,就是属放任的“呵哄型”。而这两种类型家长的管教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把“管教”简单地理解为”惩罚”或“哄骗“...
2005-12-21
27、行为改变技术的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对于改变某些特殊儿童,如智力落后儿童、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行为改变技术这个术语,是近20年才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的。行为改变技术对与改变某些特殊儿童,如智力落后儿童,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行为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来说,它也能够有效建立儿童的优良行为,...
2005-12-09
26、分化由于分化的存在,使我们认识事物或对世界的反应更准确,使人类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分化也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现象。例如,孩子在建立亲人关系时,开始是把与父母年龄相仿的人都当作父母的。尤其是当大人开玩笑,让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喊一个与他爸爸年龄相仿的人叫爸爸时,孩子很可能会喊,这就是泛化——孩子还分不清爸爸与其他年...
2005-12-09
25.类化或泛化类化或泛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现象,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类化或泛化学来的。我们汉语中的一些成语反映的就是类化现象,如“爱屋及乌”、“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在念字时戏称的“山东秀才念半边”,说的也是(泛化)类化。类化又叫泛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现象,人类的很多行为——不管是好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泛...
2005-12-09
24.渐 隐开始时扶着孩子“走路”,慢慢地少扶,直至不扶。这种方法在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方面有作用。许多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不知不觉地使用渐隐来建立孩子的行为。例如,在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说话时,父母为了使孩子能够正确地与人对话,就往往使用渐隐的方法。开始时,妈妈(爸爸)像前述的逆向结链法那样替孩子回答,并马上引导孩子模...
2005-12-09
23、逆向结链法逆向结链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塑造,对于那些智力发展落后、听力有障碍、肢体功能有障碍的儿童的行为塑造和建立有独到的好处。逆行结链发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塑造。先看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妈妈特别会教育孩子,特别注意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学习的好处。在孩子五六岁时,就开始培养他独立整理床铺的能力。但开始教孩子叠被子时...
2005-12-09
22.重塑和任务分析策略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逐步培养、建立的过程,这就叫任务分析策略。塑造主要是用来建立儿童的优良行为的,它实际上是正强化原理的一种具体使用策略。例如,小孩在学说话时,许多父母就是用塑造法来训练的。大约从3 -4个月开始,婴儿就有声音发出。但是这时的声音还不是有意识的发音。可是,...
2005-12-09
21.代币代币就是可以用来换取所需要的强化物的物品或手段。我们已经谈到,在强化儿童的行为时,需要相应的强化物。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儿童做出我们认可的优良行为之后,我们并不能马上给予儿童相应的强化物。一方面,一次好的表现,儿童就得到想要的强化物,并不一定能促使他们更加巩固这个行为,相反,还可能使儿童对强化物产生依赖。我们...
200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