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行为改变原理和方法的使用儿童的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规范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往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上述介绍的内容只是从某一方法或原理的角度谈如何塑造和改变儿童的行为。但是,儿童的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我们使用得越规范,效果就会越好。一般来说,要规范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往往遵循下列步骤:步 骤 ...
2005-12-09
19.提供模仿榜样模仿学习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模仿榜样。第一部分已经谈到,模仿学习是儿童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儿童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模仿的榜样。同时,家长、教师也要及时消除不良榜样的影响。在树立榜样时,父...
2005-12-09
18.自我控制只有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调动自控能力,才能最终建立起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我们前边介绍的一些方法,更多地是通过儿童自身之外的方法来养成或矫治有关行为。例如,正强化是用来建立良好行为的,如建立礼貌行为;消退法、惩罚法、系统脱敏法等是用来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如消除惧怕行为、强迫观念,等等。但是,就一般儿童来...
2005-12-09
17、厌恶疗法厌恶疗法就是把要消除的不良行为和一个厌恶刺激多次配对,建立起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从而消除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又可通俗地成为“以毒攻毒法”,是我们本书开始介绍的古典条件反射的直接应用。厌恶疗法就是把要消除的不良行为和一个厌恶刺激彼此配对,建立起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不自觉地在...
2005-12-08
16、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相应的程序使儿童逐渐对敏感的事物失去敏感,从而对它产生正常的行为或情绪反应。 系统脱敏法又叫做逐减敏感策略,是通过相应的程序使儿童逐渐对敏感的事物或事情失去敏感,从而对它产生正常的行为或情绪反应。它在本质上是相互抵制策略的具体应用。系统脱敏法往往用于治疗由于不良的条件反射而形成的过敏行...
2005-12-08
15.相互抵制策略当孩子做出某种行为时,与这个行为相对的行为就不能发生,利用这个规律来改变矫正儿童的行为,就是相互抵制策略。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手写字时,手就不能同时干其他事情;说话时就不能唱歌,往前看时就不能往后看,向东走就不能同时向西走,看电视时就不能同时看书,等等,这些现象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当你做出某种行为时,与...
2005-12-08
14、学校的惩罚没有不伴随惩罚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家长存在很多误解,把体罚和惩罚无端的划等号,反对使用惩罚。学校使用的惩罚分为三个大的类别,一是属于集体给出的惩罚,学校对学生的记过、警告、开除;二是班级事务中班主任老师给出的公开批评;三是老师们日常有意或无意的惩罚。应该说明的是,没有不伴随惩罚长大的孩子,关键是惩罚要得...
2005-12-08
13.制止、否定和斥责现在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就是家长没有及时运用制止、否定和斥责导致的。制止、否定和斥责是家庭、学校中经常使用的矫正行为的方法,其中斥责是标准的惩罚,制止和否定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惩罚作用。例如,两个孩子打架,应该马上制止,跟着进行否定,使之明白打架不一定是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然后对有错...
2005-12-08
12、隔离隔离往往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令他离开相应的环境,或者剥夺其参与相应环境的权利,使孩子感到无趣、压抑、孤独或痛苦,从而减少不良行为。 隔离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中经常使用的惩罚措施,它往往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令他离开相应的环境,让他独自在另外的环境中呆几分钟,或者剥夺其参与相应环境的权利,让他待在一边,使孩子...
2005-12-08
11、体罚体罚只能在其他方法没有效果时,才能尝试使用。体罚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严重的体罚包括身体遭受打击,遭受电击,听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闻难以忍受的气味,强迫吃难以下咽的食物,等等。罚站也是体罚,但一般不属于严重的体罚。需要注意的是,严重不严重有时要看使用的具体环境。例如,在夏天的太阳底下罚站,即使是只有10分钟,...
2005-12-08
10、惩罚的正用和误用 许多行为都可以使用惩罚法来消除。但是,家庭和学校都大量存在误用惩罚的现象。许多行为都可以使用惩罚法来消除。 小刚很喜欢追逐蜜蜂,妈妈告诉他,蜜蜂是酿蜜的,不要捉它、伤害它,它还会蜇人。但小刚不听,妈妈想既然如此,你就挨蜇吧。果然,当小刚抓到一只蜜蜂看时,被蜜蜂蜇了一下,蜜蜂的毒刺还留在了手上...
2005-12-08
9、 惩罚物 在惩罚中伴随行为出现的不良的后果或厌恶的刺激叫惩罚物,他的种类很多,可以是口头的斥责,可以是剥夺孩子的权利,还可以是给予某种强烈的刺激,如体罚等。按照儿童行为发生后是谁给予的惩罚物,可以把惩罚物分成两个大的类别。(1) 自然惩罚物 显然,这类惩罚物不是外人给予的,而是儿童做出行为后自然的结果。由于自然...
2005-12-08
8、 惩罚原理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良的后果或者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惩罚是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普遍使用的行为改变方法。《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0日报道,海口市某学生为了“好玩”,做出了下列“好事”:这个学生暑假期间在海口市...
2005-12-08
7、 消退原理的正用和误用消退原理主要用来减少或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使用时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消退原理主要用来减少或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使用时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行为是我们不需要的不良行为。应该说,这些行为大多数是过去经过强化获得的,或者是刚刚模仿来的。10岁的小刚好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段时间从电视里学...
2005-12-07
6、 消退原理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外界环境不予理睬,那么,今后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没有比被人忽视或置之不理更叫人难受的了。试想,三个人一个小组活动,可偏偏其中两个人亲亲热热地交流,不理第三个人,你猜测这个人的心情会怎样?小明虽然只有6岁,但是很有礼貌。一天早...
2005-12-07
5、 逃避或回避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直接应用。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一种直接应用,反过来说,负强化也是通过逃避或回避来实现的。负强化是当孩子做出某种希望的行为时,就撤去厌恶刺激,以促使这种行为再发生。逃避就是孩子为了免受已经尝试过的厌恶刺激,做出认可的行为,而一旦做出认可的行为,就终止厌恶刺激。浩浩经常不做作...
2005-12-07
4、 负强化原理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境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某少年因为行为不良,被送进了少年管教所。在管教所,经过管教的耐心说服、观看同龄人的优良事迹,慢慢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由于表现良好,被提前一年解除管教。在...
2005-12-07
3、 正强化的正用和误用 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在强化孩子的行为时是不自觉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还不知道强化的原理和奥妙。使用正强化对于形成儿童的优良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像前面介绍的形成儿童的语言时可以用,其他方方面面行为的建立都可以使用这一原则。下面三个例子都和正强化有关系。7岁的小佳和小朋友在家中玩耍时,不小心把爸爸...
2005-12-07
2、 强化物 用什么样的强化物最有效,要因人而异。 在前文我们谈到,某一行为出现之后如果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好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今后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大。这个好的结果就是强化物。用什么样的强化物最有效,孩子和孩子之间差异是很大的。例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吃香蕉,当他做出某种行为后,用香蕉作强化物来巩固,效果就非常好;可是,如果...
2005-12-07
1、 正强化原理 在一个确定的情景中,当孩子做出某种行为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好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增大。 正强化原理是直接从操作条件反射引申出来的,是操作条件反射的直接应...
200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