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家长接受随机教学法技巧的教学后,其沟通行为是否有所增进,以及随机教学法训练是否能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并改善亲子间的沟通互动情形。本研究以一名国小一年级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活动为实验情境。研究方法结合量性与质性两部分,在自闭症儿童之母亲的部分,采单一受试实验设计模式之...
2005-02-23
俊明每天下课,都赶着回家看电视节目。间中有同学拉着他谈话,他便显得很不耐烦。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不要假设他们像一般学生,一理通,百理明 他们大多是强记,未必贯彻了解事情的意义,亦未必能将旧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am...
2005-02-18
美琴近期每逢见到其它人,不论男女,熟悉的或是陌生人,均会热情地拥抱他们。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他们不能透过观察,意识到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怎样与人相处,例如与人保持什么距离才属恰当 他们对事物或人际关系的观察可能很片面,只是一知半解,故可...
2005-02-17
癫痫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及干预? 编者按:现今关于共病的研究和讨论较过去越来越受到关注。儿童孤独障碍的共病问题,在《动态》上也有过综述报道,其中癫痫与孤独症的共病国外文献也早提到,约有1/3患儿可能在青春期后会有发作,在对国内患儿的随访中似未达到如此高的比例。但它对患儿的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本期特...
2005-01-26
应用行为分析在治疗孤独症中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应用行为分析技术的完善,这一方法也越来越成为治疗孤独症的一种主流趋势。应用行为分析技术实际上并不神秘,相反,大多数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家长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都能够基本掌握它的操作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不神秘,还体现在,它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就能够...
2005-01-13
从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强化策略,刺激控制策略与厌恶控制策略。联合对行为的功能分析,一起构成了临床行为控制技术的核心技术。强化策略包括强化,消退,区分强化,强化程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以及影响强化物效能的基本因素等等。本篇重点介绍强化策略中有关...
2005-01-07
当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的那一刻,我们看到是母亲痛苦的泪水和内心的震惊、沮丧不知所措,我们也曾听到好多父母去企盼神、佛的力量来解脱孩子。有些父母在求医的路上苦苦挣扎,希望能够找到治疗孩子病症的灵丹妙药。从最初的诊断算起,到家长真正能静下心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面对自己的孩子,大概需要有3〜5...
2005-01-07
小孩子不肯与人分享是很自然的,而且很小的孩子常常认为凡是他能够得到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但是他们也喜欢讨大人的欢心,如果教给他们分享,他们五六岁时,一般能在大多数时间里和伙伴一起好好玩。 与人分享不是自发的,必须教给孩子怎样去做。 &am...
2005-01-07
对这些易受欺负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让他们学会用新的方式对欺负和取笑捉弄做出反应。 ●让孩子认识到大多数取笑人的行为是很无聊的,不值得理睬。但有些取笑伤害了孩子,因而不能置之不理。 &am...
2005-01-07
这些全是不成熟的行为。许多二三岁甚至四五岁的孩子在受挫或兴奋的时候就这样做。我们的任务是防患于未然。 ●同孩子讨论。如果孩子还不会讲话,就对他简单的说不能怎样,并做出严厉的表情。但是不要生气。 &...
2005-01-07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太爱与别人争执。爱打架的孩子有各种情况,有些孩子不会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仿别人。 &am...
2005-01-07
偏食、厌食、拒食,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身心不适与种种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现象,也是令父母深感头痛的问题之一。现代儿童饮食的紊乱,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营养学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重视孩子的餐前情绪 良好的餐前情绪,是儿童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这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尤为...
2005-01-06
不肯洗澡和不肯洗头 有些孩子把洗澡当作一天中的一件乐事,但对另一些孩子来说,洗澡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一两岁的小不点不愿意洗澡是因为他们害怕肥皂沫流进眼睛或担心自己被冲进下水道,而大孩子不愿意洗澡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用不着洗澡或者不想让洗澡打扰自己的活动。不管是什么原因,你都可以帮助孩子享受到洗澡的乐趣,至少可以做到...
2005-01-06
不肯吃药 吃药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但常常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父母在碰到孩子不肯吃药时总是又着急又担心。为了使孩子养成乖乖吃药的习惯和对药品形成健康的认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父母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吃药:你不要因让孩子吃药而对他表示歉意,不要让...
2005-01-06
在公共场所捣乱 以下方法能使你带孩子外出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期望要合理:不要指望3岁的孩子能够站在那里耐心地和你一起排队,也不要想象2岁的孩子能够容忍一个讲座。 ●周密考虑。不要把孩...
2005-01-06
不肯主动讲话 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讲话是相当正常的。孩子的世界很有限,对我们来说很自然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还是陌生的事。另外,一些社交礼节尚未在孩子那里得到承认,他们对见你的朋友毫无兴趣,甚至不想同他打招呼。 绝不要轻易用害羞来解释你孩子的沉默。要假...
2005-01-06
随意乱跑 喜欢到处乱跑的孩子会给家里带来很大麻烦。父母在孩子突然从身边跑开时会急得发疯,即使孩子不过是想随便转转或者在商店的另一个柜台看看。孩子随便乱跑显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且,当孩子意识到他已经“丢失”了,他也会受到惊吓的。 教孩子怎样紧跟你:对...
2005-01-06
不能放弃依赖物 有些孩子固定地依恋一件东西,形影不离,也有些孩子则经常变换他们的伙伴,不少孩子和他们的伙伴分开以后出现吸吮手指、抚摸物件或其他一些习惯。 显然,防止孩子过分依赖某件东西的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始终不让他形成这种习惯。其次的办法是不要强...
2005-01-06
人类在环境生活中,总不免会面临到各种不同情境。其中若遇到的是危险情况时,个体为避免受到伤害,就会随机应变,迅速采取逃离行动。而伴随着这项逃离行为的是一种特殊内在情绪,那是一项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此种紧张状态的情绪,就是一种所谓的恐惧。 ...
2005-01-05
人类--尤其是孩童,在面对新情境和陌生人时,往往会显得腼腆、容易受惊、胆怯、犹豫或过分沉默默,可能就是一般所谓的害羞。就心理学观点而言,它是属于我们人类的一种自卫策略。就发展观点来看,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行为特質。为此,不难了解:害羞在儿童行为中是极为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 害羞这种行为,在西方有...
20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