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隔离隔离往往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令他离开相应的环境,或者剥夺其参与相应环境的权利,使孩子感到无趣、压抑、孤独或痛苦,从而减少不良行为。 隔离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中经常使用的惩罚措施,它往往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令他离开相应的环境,让他独自在另外的环境中呆几分钟,或者剥夺其参与相应环境的权利,让他待在一边,使孩子...
2005-12-08
11、体罚体罚只能在其他方法没有效果时,才能尝试使用。体罚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严重的体罚包括身体遭受打击,遭受电击,听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闻难以忍受的气味,强迫吃难以下咽的食物,等等。罚站也是体罚,但一般不属于严重的体罚。需要注意的是,严重不严重有时要看使用的具体环境。例如,在夏天的太阳底下罚站,即使是只有10分钟,...
2005-12-08
10、惩罚的正用和误用 许多行为都可以使用惩罚法来消除。但是,家庭和学校都大量存在误用惩罚的现象。许多行为都可以使用惩罚法来消除。 小刚很喜欢追逐蜜蜂,妈妈告诉他,蜜蜂是酿蜜的,不要捉它、伤害它,它还会蜇人。但小刚不听,妈妈想既然如此,你就挨蜇吧。果然,当小刚抓到一只蜜蜂看时,被蜜蜂蜇了一下,蜜蜂的毒刺还留在了手上...
2005-12-08
9、 惩罚物 在惩罚中伴随行为出现的不良的后果或厌恶的刺激叫惩罚物,他的种类很多,可以是口头的斥责,可以是剥夺孩子的权利,还可以是给予某种强烈的刺激,如体罚等。按照儿童行为发生后是谁给予的惩罚物,可以把惩罚物分成两个大的类别。(1) 自然惩罚物 显然,这类惩罚物不是外人给予的,而是儿童做出行为后自然的结果。由于自然...
2005-12-08
8、 惩罚原理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良的后果或者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惩罚是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普遍使用的行为改变方法。《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0日报道,海口市某学生为了“好玩”,做出了下列“好事”:这个学生暑假期间在海口市...
2005-12-08
7、 消退原理的正用和误用消退原理主要用来减少或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使用时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消退原理主要用来减少或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使用时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行为是我们不需要的不良行为。应该说,这些行为大多数是过去经过强化获得的,或者是刚刚模仿来的。10岁的小刚好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段时间从电视里学...
2005-12-07
6、 消退原理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外界环境不予理睬,那么,今后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没有比被人忽视或置之不理更叫人难受的了。试想,三个人一个小组活动,可偏偏其中两个人亲亲热热地交流,不理第三个人,你猜测这个人的心情会怎样?小明虽然只有6岁,但是很有礼貌。一天早...
2005-12-07
5、 逃避或回避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直接应用。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一种直接应用,反过来说,负强化也是通过逃避或回避来实现的。负强化是当孩子做出某种希望的行为时,就撤去厌恶刺激,以促使这种行为再发生。逃避就是孩子为了免受已经尝试过的厌恶刺激,做出认可的行为,而一旦做出认可的行为,就终止厌恶刺激。浩浩经常不做作...
2005-12-07
4、 负强化原理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境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某少年因为行为不良,被送进了少年管教所。在管教所,经过管教的耐心说服、观看同龄人的优良事迹,慢慢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由于表现良好,被提前一年解除管教。在...
2005-12-07
3、 正强化的正用和误用 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在强化孩子的行为时是不自觉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还不知道强化的原理和奥妙。使用正强化对于形成儿童的优良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像前面介绍的形成儿童的语言时可以用,其他方方面面行为的建立都可以使用这一原则。下面三个例子都和正强化有关系。7岁的小佳和小朋友在家中玩耍时,不小心把爸爸...
2005-12-07
2、 强化物 用什么样的强化物最有效,要因人而异。 在前文我们谈到,某一行为出现之后如果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好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今后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大。这个好的结果就是强化物。用什么样的强化物最有效,孩子和孩子之间差异是很大的。例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吃香蕉,当他做出某种行为后,用香蕉作强化物来巩固,效果就非常好;可是,如果...
2005-12-07
1、 正强化原理 在一个确定的情景中,当孩子做出某种行为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好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增大。 正强化原理是直接从操作条件反射引申出来的,是操作条件反射的直接应...
2005-12-07
自闭症患儿在各种场合的多功能活动中均有广泛性的发育迟缓和扭曲,其最主要的行为问题就是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其症状的表现,主要是通过观察其行为特征后来得知的。自闭症的特征主要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人际关系(社交)障碍——自闭症的核心症状。1)缺乏亲情依恋*在婴儿期,孤静,不愿看人、不爱哭、不爱笑、也不喜欢亲...
2005-11-24
自闭症儿童有着许多难以理解和难以让人接受的行为,构成他们种种奇特怪异的行为问题。一、 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特征1、 自我刺激行为1) 身体部位的表现:手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重复、刻板的动作。 如:摆手、摇晃身体、玩手...
2005-11-23
一、 处理尖叫和发脾气问题 自闭症儿童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其他遭遇的感受,大人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孩子所有的想法,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或需求,去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常出现尖叫和发脾气。 处理办法:对孩子的表现特点,做出正确的猜测,用合适的方法处理。 1)...
2005-11-22
一、行为矫正、训练的理论基础1、 朴素的行为学思想人们行为是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除了一些本能行为外,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既然个体能习得一种行为,那么个体也就可能改变或消除这种行为;同时,改变相应的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这种朴素的思想,成为行为矫正、训练最基本的出发点。2、 行为矫正、训练...
2005-11-22
近年来,被诊断出亚斯伯格症的患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些患童因为欠缺与他人互动的社会行为能力,使得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父母、师长除了必须了解亚斯伯格症孩子的状况,教导孩子社会判断、社会应对的技巧和策略外,也可以利用以下提供的方法,帮助孩子做...
2005-11-22
教导自闭症学生在社会互动的能力,在教学现场上,一直是研究者面临的教学困境,也是最想突破解决的问题。九十三学年度嘉义县政府教育局为自闭症及严重情绪困扰的学生办了一场专业训练,邀请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王大延教授为老师、家长们上了一系列共同成长的课程,其中有一场次是社...
2005-11-22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在我国虽然还是相对陌生的心理学术语,但是在国际上,它却无时无处不在显示巨大的生命力与魅力,广泛应用于生产与临床各个方面,与精神分析、认知治疗并列为心理治疗三大基本方法之一。ABA的原理与技术在孤独症领域的应用更是使广大...
2005-11-16
四月的一个中午,我们学校来了一个5岁多的孤独症男孩,叫小夏,他长得五官端正,只是右边的眉毛上有一颗大大的胎记。 第一节单训课,我等了很久也不见小夏来上课,只好到处去找他,最后在家长宿舍里看到正搂着妈妈睡觉,妈妈说他赖在床上又哭又叫,哪里也不愿去,自己一点法子也没有。 ...
200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