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事后访谈事后访谈于整体实验观察结束后进行,兹将访谈重点汇整如下:1.关于随机教学法(1)很赞同随机教学法:J母表示,随机教学法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很快进入状况,而且能扩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开学后孩子有学校的课业,希望能将随机教学法运用在功课上,得到更好的效果。(2)「情境的建立」与「扩展对话」...
2005-03-11
(一)仿说之沟通功能由表二得知,自闭症儿童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中,,仿说共出现133次,占44%。仿说的沟通功能类型主要以维持互动(51%)、肯定(38.3%)及放声思考(6%)三个项目为主,合占95.3%,其它出现的沟通功能尚包括:要求物品(0.8%)、要求活动(1.5%)、致敬欢迎(0.8%)、抗议拒绝(0.8%)、...
2005-03-09
(2)消极性负向行为:在「消极性」的标签中,J生较常发生「无反应」、「分心」及「不耐烦」的行为,由表二之整体栏可得知,此三类行为的表现次数(百分比)分别为117(06)、74(04)、63(03)。(3)其它负向行为:在「其它」的行为标签中,包括语句固着、仿说、隐喻式语言、人称代名词错置等,这些都是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征...
2005-03-09
表二 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续) 沟通 功能 组别 沟通 类型 规范行为  ...
2005-03-07
研究结果一、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之沟通功能对于本研究所调查的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之沟通功能,其数据除了透过直接观察(含诱发)所收集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并藉由会话情境及谈话内容上下文判读仿说、隐喻式语言及不停问问题的沟通功能;可分为规范行为、社会互动及共同注意力等三大类及要求物品、要求活动、抗议拒绝、维持互动...
2005-03-04
(四)新观点在进行观察前,研究者的观点乃设定在:J生与J母的沟通互动关系并不良好;J生的正向沟通能力明显不足,且伴随问题行为。但是经由基线期的5次观察,发现J生在正向的沟通能力比事先所假设的能力强,且与他人的互动能力也表现不差,于是研究者不再认为J生的正向沟通能力有明显的不足。为了整理与找出上述新观点的证据,研究者将J...
2005-03-04
(二)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的判读 本研究根据「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定义表」转录「沟通行为记录表」中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至「沟通功能记次表」,且判读时均需符合每种功能的三项评断标准,兹将十三种沟通功能的定义和实例说明如下:1.要求物品(1)语词是用来要求想...
2005-03-03
(二)类化情境根据图三显示,J母的三项目标行为,均因随机教学法技巧训练的介入而有进步,以下分别根据「等待」、「鼓励」与「肯定句」三项目标行为,来说明基线期、处理期、维持期及追踪期各阶段的变化。1.目标行为一:等待行为由图三可看出于基线期时,J母的等待行为次数呈现下降且稳定的趋势,阶段平均值为0.2;在处理期进行随机教学...
2005-03-03
三、研究工具(一)视听工具本研究每次的实验观察,皆由摄影机(V8)全程拍摄以搜集资料。(二)评量工具1.随机教学观察记录表本观察记录表由研究者参考Hart & Risely(1982)之随机教学法九大步骤编制而成,与随机教学训练的内容相呼应。在每次实验教学结束后,由自闭症儿童之母亲自我评量并填写,为随机...
2005-03-02
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沟通功能。首先研究者设计一份问卷,邀请具有自闭症临床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预试,了解他们对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的看法,同时整理相关文献,汇整出沟通功能的类型和编制研究工具,并依此...
2005-03-02
(三)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之功能 Donnellan等(1984)及Prizant与Rydell(1993)认为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是个人沟通系统的一部份,它所具备的沟通功能其实与惯例性口语一样丰富,更被视为衔接无口语到惯例性口语表达能力间过渡的阶段(引自Prizant et al., 1997)。本研究将针对仿说、隐喻式语...
2005-03-0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一名国小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家长部分采用单一受试实验设计模式之跨行为多基线设计与访谈,自闭症儿童部分采用质性研究之自然观察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之研究对象,由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中心开设「严重情绪障碍服务网—父母效能...
2005-03-01
二、自闭症儿童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 (一)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定义 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在浮现及早期语言阶段(emerging and early language level)的主要口语表达方式,意指由可区辨的语词所组成的口语,但却违背传统社会...
2005-02-25
表一 随机教学法之范例(Hart & Risley, 1982) 步骤 范 例 1.情境 家庭的...
2005-02-25
文献探讨一、随机教学法之定义与内涵Hart和Risley(1975, 1982)将随机教学法定义为: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互动时(例如:游戏、成人与儿童的对话等),成人有系统的将沟通所必备的技巧传承给儿童。随机教学法的互动是由儿童主导话题,亦即此种教学法是由儿童的主动行为开始;当儿童主动地参与相关主题的互动时,教学者必须提...
2005-02-24
二、研究目的根据上述的研究动机,本研究的目的如下:(一)探讨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之沟通功能。(二)探讨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和语言能力之关系。(三)探讨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和语言能力之关系。三、名词释义(一)自闭症儿童 系经公、私立医院鉴定为自闭症,目前于国小就读,有主动口语表达能力,并有仿说、...
2005-02-24
本研究主要透过功能评量探讨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及沟通功能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12名具有主动沟通的口语行为,并有仿说、隐喻式语言及不停问问题等其中一种以上的非惯例性沟通方式的国小自闭症儿童,并藉由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标准分数70分将其分为高低两...
2005-02-23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家长接受随机教学法技巧的教学后,其沟通行为是否有所增进,以及随机教学法训练是否能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并改善亲子间的沟通互动情形。本研究以一名国小一年级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活动为实验情境。研究方法结合量性与质性两部分,在自闭症儿童之母亲的部分,采单一受试实验设计模式之...
2005-02-23
诗诗智力正常,但是她连跟从日常生活的指示也有困难。例如:妈妈对她说:「你做完功课,如果不下雨,可以到公园骑单车;不然,就拿一些饼干吃,然后去洗澡。」然而,诗诗的反应只是一脸茫然。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自闭症学生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式的,通常当环境改变时,他们...
2005-02-17
妈妈说:「隔邻妹妹真是『标致』!」大雄回应说:「妹妹不可能是『标志』的。」爸爸问颖琪:「我们下午搭巴士到浅水湾游泳好不好?」颖琪对巴士是有强烈的喜爱,一听到「巴士」两字,实时回应:「搭『丹尼斯』巴士!」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他们对掌握...
200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