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站在第一线工作的语言治疗师,在服务自闭症的孩子时,总会碰到许多家长常常被他们的小孩以似是而非却又词不达意的语言表达所困扰着。在和家长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闭症孩子常常有着类似却又不那么相同的言语表达和沟通的特质,来表示各种意思及沟通意图。本篇文章即是在介绍自闭症儿童的非惯性语言行为,希望能让家长或是老师,对...
2006-02-09
「行为」,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可被人直接观察或测量的外显活动。而像打自己的头,咬自己的手,咬自己的嘴唇,打自己的身体,捶头,抓破自己的皮肤,甚至戳自己的眼睛,用头撞墙,吞咽食物之外的东西等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自伤行为」。 在笔者的经验中,曾经看过一个五岁的中度自闭症男孩,每天常在妈妈做晚饭的时间用头去撞...
2006-02-07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化发展 社会化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从出生时的「纯生物」,慢慢学习并发展成为所处社会的「社会人」过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如果他们没有跟社会接触,没有经过社会化过程,没有发...
2006-01-11
强化策略中还有一项特殊的程序叫做塑造和串联。塑造是获得一种全新行为的程序,它包含两个特征:1)具备一个特定的目标行为;2)利用区分强化的原则循序强化接近目标的行为。串联是对包含许多成分(步骤)的复杂行为进行塑造的过程。譬如对复杂行为如洗脸,刷牙,穿衣服等行为的塑造过程。 塑造一个行为成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要有...
2005-12-28
采取自然渐进的方法,当孩子出现期待的行为时, 给予正向的回馈,目标是减少孩子的挫折,增加成左涨蜈?C把目标拆解成小件可以达到的目标,达成后给予正向的增强,要仔细的规划目标,往往就学一开始时的目标是能好好坐在椅子上,重要的基本能力包含: 注意力、合作、模仿,成...
2005-12-15
27、行为改变技术的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对于改变某些特殊儿童,如智力落后儿童、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行为改变技术这个术语,是近20年才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的。行为改变技术对与改变某些特殊儿童,如智力落后儿童,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行为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来说,它也能够有效建立儿童的优良行为,...
2005-12-09
26、分化由于分化的存在,使我们认识事物或对世界的反应更准确,使人类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分化也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现象。例如,孩子在建立亲人关系时,开始是把与父母年龄相仿的人都当作父母的。尤其是当大人开玩笑,让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喊一个与他爸爸年龄相仿的人叫爸爸时,孩子很可能会喊,这就是泛化——孩子还分不清爸爸与其他年...
2005-12-09
25.类化或泛化类化或泛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现象,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类化或泛化学来的。我们汉语中的一些成语反映的就是类化现象,如“爱屋及乌”、“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在念字时戏称的“山东秀才念半边”,说的也是(泛化)类化。类化又叫泛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现象,人类的很多行为——不管是好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泛...
2005-12-09
24.渐 隐开始时扶着孩子“走路”,慢慢地少扶,直至不扶。这种方法在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方面有作用。许多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不知不觉地使用渐隐来建立孩子的行为。例如,在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说话时,父母为了使孩子能够正确地与人对话,就往往使用渐隐的方法。开始时,妈妈(爸爸)像前述的逆向结链法那样替孩子回答,并马上引导孩子模...
2005-12-09
23、逆向结链法逆向结链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塑造,对于那些智力发展落后、听力有障碍、肢体功能有障碍的儿童的行为塑造和建立有独到的好处。逆行结链发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塑造。先看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妈妈特别会教育孩子,特别注意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学习的好处。在孩子五六岁时,就开始培养他独立整理床铺的能力。但开始教孩子叠被子时...
2005-12-09
22.重塑和任务分析策略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逐步培养、建立的过程,这就叫任务分析策略。塑造主要是用来建立儿童的优良行为的,它实际上是正强化原理的一种具体使用策略。例如,小孩在学说话时,许多父母就是用塑造法来训练的。大约从3 -4个月开始,婴儿就有声音发出。但是这时的声音还不是有意识的发音。可是,...
2005-12-09
21.代币代币就是可以用来换取所需要的强化物的物品或手段。我们已经谈到,在强化儿童的行为时,需要相应的强化物。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儿童做出我们认可的优良行为之后,我们并不能马上给予儿童相应的强化物。一方面,一次好的表现,儿童就得到想要的强化物,并不一定能促使他们更加巩固这个行为,相反,还可能使儿童对强化物产生依赖。我们...
2005-12-09
20.行为改变原理和方法的使用儿童的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规范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往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上述介绍的内容只是从某一方法或原理的角度谈如何塑造和改变儿童的行为。但是,儿童的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我们使用得越规范,效果就会越好。一般来说,要规范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往往遵循下列步骤:步 骤 ...
2005-12-09
19.提供模仿榜样模仿学习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模仿榜样。第一部分已经谈到,模仿学习是儿童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儿童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模仿的榜样。同时,家长、教师也要及时消除不良榜样的影响。在树立榜样时,父...
2005-12-09
18.自我控制只有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调动自控能力,才能最终建立起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我们前边介绍的一些方法,更多地是通过儿童自身之外的方法来养成或矫治有关行为。例如,正强化是用来建立良好行为的,如建立礼貌行为;消退法、惩罚法、系统脱敏法等是用来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如消除惧怕行为、强迫观念,等等。但是,就一般儿童来...
2005-12-09
17、厌恶疗法厌恶疗法就是把要消除的不良行为和一个厌恶刺激多次配对,建立起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从而消除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又可通俗地成为“以毒攻毒法”,是我们本书开始介绍的古典条件反射的直接应用。厌恶疗法就是把要消除的不良行为和一个厌恶刺激彼此配对,建立起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不自觉地在...
2005-12-08
16、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相应的程序使儿童逐渐对敏感的事物失去敏感,从而对它产生正常的行为或情绪反应。 系统脱敏法又叫做逐减敏感策略,是通过相应的程序使儿童逐渐对敏感的事物或事情失去敏感,从而对它产生正常的行为或情绪反应。它在本质上是相互抵制策略的具体应用。系统脱敏法往往用于治疗由于不良的条件反射而形成的过敏行...
2005-12-08
15.相互抵制策略当孩子做出某种行为时,与这个行为相对的行为就不能发生,利用这个规律来改变矫正儿童的行为,就是相互抵制策略。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手写字时,手就不能同时干其他事情;说话时就不能唱歌,往前看时就不能往后看,向东走就不能同时向西走,看电视时就不能同时看书,等等,这些现象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当你做出某种行为时,与...
2005-12-08
14、学校的惩罚没有不伴随惩罚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家长存在很多误解,把体罚和惩罚无端的划等号,反对使用惩罚。学校使用的惩罚分为三个大的类别,一是属于集体给出的惩罚,学校对学生的记过、警告、开除;二是班级事务中班主任老师给出的公开批评;三是老师们日常有意或无意的惩罚。应该说明的是,没有不伴随惩罚长大的孩子,关键是惩罚要得...
2005-12-08
13.制止、否定和斥责现在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就是家长没有及时运用制止、否定和斥责导致的。制止、否定和斥责是家庭、学校中经常使用的矫正行为的方法,其中斥责是标准的惩罚,制止和否定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惩罚作用。例如,两个孩子打架,应该马上制止,跟着进行否定,使之明白打架不一定是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然后对有错...
2005-12-08